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同事太优秀我比不上,感觉压抑咋改善这种情况
类别 生活杂谈
内容

我现在工作上问题一堆,真挺发愁。我在政工宣传岗都干了5年,却一直没啥进步。而且一工作就忍不住有抵抗情绪,甚至想逃避。身边同事都特别优秀,我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心里很压抑。领导还老表扬同事,这让我越发自我否定。在工作中,我时常觉得自己没啥价值,都不想跟人接触了。大家说,我到底该咋调整自己,改善目前这种糟糕的工作状态呀?

从你的描述里,能感受到你现在被“自我否定”“抵触逃避”“价值感缺失”这几种情绪困住了,像陷入了一个越挣扎越紧的漩涡。其实这种状态在长期重复岗位上很常见,核心问题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还没找到和这份工作、和自己和解的方式”。我们可以一步步拆解,试着把“糟糕的状态”拆成能解决的小问题。

第一步:先停下“自我攻击”,接纳“现在的你就是这样”

你现在的抵抗、逃避、压抑,本质上是心理在发出“求救信号”——不是你“没用”,而是你对自己的期待(“应该进步”“应该比同事好”)和现实状态产生了太大落差,大脑用“抵触”来保护你不被持续的挫败感击垮。

试着对自己说一句:“我现在确实做得没那么顺,有抵触情绪也很正常,先不逼自己‘必须好起来’。” 就像感冒了要先承认“我不舒服”,而不是骂自己“怎么这么弱”——接纳情绪,才是调整的开始。

第二步:把“没进步”的模糊焦虑,变成“能解决”的具体问题

“干了5年没进步”这个说法太笼统了,容易让人陷入“我全不行”的否定里。政工宣传岗的“进步”其实有很多具体维度,我们可以试着拆解开:

  • 核心能力:比如政策解读的深度(能不能快速抓住文件重点?)、文字表达(写的稿件是不是更贴合受众了?)、活动策划(组织的宣传活动参与度有没有提升?)、新媒体运营(比如公众号、短视频的传播效果?)……
  • 你可以拿一张纸,列出岗位最核心的3-5个能力,然后回忆:这5年里,你在哪些能力上其实有过微小的提升?(哪怕只是“现在写稿比刚入职时少改3遍”“对某个政策的理解比以前清晰了”)
  • 再写下:哪些能力是你觉得“卡住了”的?(比如“总觉得写的内容没感染力”“不知道怎么创新宣传形式”)

模糊的“没进步”会击垮人,而具体的“卡壳点”却能指引你行动。比如发现“创新宣传形式”是短板,就可以针对性学:看看优秀同事的案例是怎么做的?有没有相关的课程(比如短视频剪辑、活动策划课)可以补?先从“模仿”开始,哪怕只学一个小技巧,也是进步的开始。

第三步:用“纵向对比”替代“横向比较”,打破“同事优秀=我不行”的怪圈

同事优秀、领导表扬,这些确实会让人有压力,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人的“起点”和“节奏”本来就不一样。有人可能天生对文字敏感,有人擅长活动组织,有人适应新政策快——这些差异不是“优劣”,只是“不同”。

试着换个角度比较:

  • 不看“同事现在有多好”,看“我比5年前的自己好在哪里”。比如刚入职时可能连一篇通讯稿都写不顺,现在至少能独立完成常规宣传任务,这本身就是进步;
  • 把同事的“优秀”当成“资源”,而不是“威胁”。比如领导表扬A同事的稿件有温度,你可以私下请教:“你写的时候一般会从哪个角度切入?” 表扬B同事的活动形式新,就去观察:“他是怎么想到结合年轻人喜好的?” 优秀的同事其实是免费的“学习样本”,与其嫉妒,不如“偷师”。

领导的表扬也别过度解读——他表扬同事,可能只是“这个事做得好”,而不是“你做的都是垃圾”。就像老师夸班长字写得好,不代表其他同学的字“没价值”,只是每个人的闪光点不同而已。

第四步:用“小任务切割法”对抗抵触情绪,重建“掌控感”

一工作就想逃避,是因为“工作”在你心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困难的、会让我受挫的东西”。这时候可以用“切割法”:把一天的工作拆成“最小行动单元”,小到你“不可能抵触”。

比如,今天要写一篇宣传稿,你可能一想到就头大。那就拆成:

  1. 先花5分钟,打开文档,写下3个可能的标题;
  2. 再花10分钟,找3篇类似的优秀稿件,抄下它们的开头句式;
  3. 然后花20分钟,把这次宣传的核心信息(比如时间、地点、重点)列成清单;

    ……

    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给自己一个小肯定(比如“今天标题想得不错”“居然抄完了开头,挺好”)。

抵触的本质是“怕做不好”,而小任务的意义,就是让你在“能做好”的过程中,重新找回对工作的掌控感。慢慢的,你会发现:“原来我不是做不了,只是之前把它想得太可怕了。”

第五步:在“微小价值”里找到存在感,别等“大事”证明自己

政工宣传岗的价值,往往藏在细节里:可能是一篇政策解读稿帮同事厘清了困惑,可能是一次主题活动让大家更有凝聚力,甚至只是整理资料时把文件分类得更清晰,让接手的人少走了弯路——这些都是价值,只是你没刻意去“看见”。

试着每天结束工作时,写下“今天我做了哪件小事,哪怕只有一点点用”:

  • “今天帮新来的同事解释了宣传流程,他说谢谢我”——这是帮助他人的价值;
  • “虽然稿件改了好几次,但最后发布了,至少完成了任务”——这是履行职责的价值;
  • “今天没逃避,哪怕不情愿,还是坐下来处理了报表”——这是对抗惰性的价值。

价值感不是靠“比别人强”获得的,而是靠“我确实在做事,在产生影响”积累的。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石子,慢慢堆起来,就会变成你心里的“底气”。

最后想对你说:5年的工作经历,本身就是你的资本——你比新人更熟悉岗位逻辑,比刚入职时更能应对常规挑战,这些都是藏在“没进步”表象下的成长。现在的问题,更像是“长期重复工作后的职业疲劳+自我期待错位”,不是“你不行”,而是需要换一种方式和工作相处。

从明天开始,先做一件最小的事:比如拆解一个具体的能力短板,或者向优秀同事请教一个小问题。改变从来不是“一下子变好”,而是“一点点松动”——当你开始行动,那些压抑和否定,自然会慢慢被“我能做到”的信心取代。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6: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