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我孤僻又自卑,遇事总往坏处想,怎么才能改善呀 |
类别 | 生活杂谈 |
内容 |
你的状态,像心里住着一个“总在低头看阴影的小孩”——习惯盯着自己的“不好”,害怕别人的“评价”,遇事先预设“最坏的结果”,慢慢就把自己困在一个“安全但狭窄”的角落。 这些不是“性格缺陷”,更像是长期积累的“思维惯性”:可能是小时候总被拿来和别人比,可能是尝试过主动却没被好好回应,也可能是一次次“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慢慢就形成了“不如先躲起来”“别抱期待就不会失望”的生存模式。 但惯性是可以被打破的。不用急着“立刻变开朗”“马上变自信”,可以从几个“微小但具体的改变”开始,像给心里的“小孩”递一块糖,慢慢陪他抬起头—— 第一步:先给“自卑”松松绑——别让“自我否定”变成“自动循环”自卑的人,心里总装着一个“批判家”,比如: “我说话太笨,别人肯定觉得我无趣” “我长得普通,没人会愿意靠近我” “我啥也做不好,肯定会搞砸” 这些声音听多了,就会像刻在脑子里的程序,一遇到事就自动弹出。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批判”,真的是“事实”,还是你“猜的”? 可以试试“证据反驳法”:拿一张纸,左边写“我觉得自己不好的地方”,右边写“能证明‘这不是绝对的’的小事”。 比如:
自卑的人,总习惯“过滤掉正面证据,放大负面细节”——就像戴了一副“只看缺点”的眼镜。这个练习,就是帮你慢慢摘下眼镜,看到“其实你没自己想的那么糟”。 另外,每天睡前花1分钟,想一件“今天我没搞砸的小事”(哪怕是“今天出门带了钥匙”“主动和楼下阿姨问了好”),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攒得多了,你会发现:“原来我每天都在做成一些事,我没那么‘没用’。” 第二步:对“孤僻”温柔一点——从“0社交”到“1%的连接”,就是进步孤僻不是“不想和人来往”,更多是“怕被拒绝”“怕不被喜欢”,所以干脆先“主动推开”。就像明明想吃糖,却怕伸手被打,于是假装“我不爱吃”。 不用逼自己“去参加聚会”“交很多朋友”,先从“最小成本的社交”开始,比如:
这些“无压力互动”的意义,不是为了“建立深厚关系”,而是帮你积累“原来主动开口,也不会发生可怕的事”的经验。就像学游泳,先在浅水区踩踩水,慢慢就不怕水了。 如果暂时连这些都做不到也没关系。可以先和“安全的事物”建立连接:养一盆好养活的绿植(看着它发芽会有成就感),每天和小区里的猫说句话(动物的回应很纯粹,不会让你紧张),甚至定期去常去的早餐店(老板可能会记得你“要加辣”,这种“被记住”的感觉很暖)。 孤僻的对立面不是“热闹”,而是“觉得自己被世界接住了一点点”。先找到这种“被接住”的微小感觉,慢慢就会想再往前多走一步。 第三步:给“灾难化思维”装个“刹车”——别让“想太多”耗光你的力气“遇事总往坏处想”,本质是大脑的“过度预警”:比如约好的事对方没回消息,立刻想“他肯定不想理我了,我哪里得罪他了”;比如领导皱了下眉,马上慌“是不是我工作做错了,要被开除了”。 这种思维的问题在于:你把“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用“想象的灾难”吓自己。 可以试试“三步刹车法”:
举个例子:如果担心“同事觉得我笨”,可以按这三步走:
练习多了,你会发现:很多“坏事”只是“你担心会发生”,但不是“一定会发生”。就像天气预报说“可能下雨”,你没必要提前三天就躲在家里焦虑——带把伞出门,其实就够了。 最后想对你说:改变这些状态,就像给生锈的齿轮上油,一开始会有点涩,甚至会往后退。但每一次“试着夸自己一句”“主动说一句话”“在想太多时喊停”,都是在给齿轮加油。 不用急着“变成另一个人”,能比昨天的自己“多一点放松”“多一点相信”,就已经很棒了。你心里的那个“低头看阴影的小孩”,慢慢会愿意抬起头,发现原来阳光一直都在,只是他之前没敢看而已。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