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雪莉去世,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网友的一条评论:她活着的时候,微博ins下的评论,就没有一条能看的。我谈不上是雪莉的粉丝,因为她放飞自我后,才开始对她有了特别的关注。当她解开自己的内衣时,我以为她同时也解开了自己内心的枷锁。我看到了她的开放、鲜活、有血有肉。可最终舆论却将她千刀万剐……这个令人心疼到窒息的女孩,用极端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对世界的和解。她彻底挣脱了束缚,去到了仙女应该去的地方。 雪莉的死因或许永远成为了禁忌的谜,可其中一把杀害她的“刀子”无疑就是那杀人不见血的——荡妇羞辱。当一个女人的衣着与私生活糜烂挂钩时,她遭受的不是明星光环下的娱乐舆论,而是这世间最纯粹的恶。只要女性曾交往过异性,就会被打上不贞洁的烙印。只要女性曾交往过两个或以上的异性,就会被人默认为生性浪荡。而她之后所受到的种种侵害,都会被腐朽恶臭的男性思维合理化。这就是荡妇羞辱的逻辑,因为你是个荡妇,所以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你是个荡妇,别人才会对你实施伤害;因为你是个荡妇,所以你被人攻击也是活该。在绝大多数国家里,女性都是被物化的群体。他们还在肆意的用一套病态的标准来衡量女人,而女人也深陷其中。有韩国女子因留短发不化妆,在酒吧里被四名男子嘲笑、暴打。在这种认知中,女性的意愿并不重要,而社会认知的种种枷锁,才是众人评论的准则。英国作家雅基·马森年轻的时候,手里握着一张“外部记分卡”——所有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以期待获得外部记分。结果,却把崩溃留给了自己。生命有无数种形式,活法不止一种。闭上眼睛,请珍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