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如何对待另一半?咨询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区别是什么?我是一个心理爱好者,希望通过心理学自助,以及提高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问一个疑问:能不能以咨询师对待咨询者的方式,来对待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积极地倾听;无条件的接纳;深度的共情;投入而不陷入;并且不期待对方有立竿见影的改变……可能吗?现实吗?如果尝试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其他糟糕的后果,比如失去耐心,破坏亲密关系等?另外,如果心理学学得一知半解,会不会使自己过于理想化的按照条条框框生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导师点评:我觉得你提了一个很棒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个心理学爱好者,通过心理学自助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以咨询师对待咨询者的方式来对待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会怎样?我把我的理解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个人认为一定不要用咨询师对待咨询者的方式,来对待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咨询中最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发展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要保持好距离,这才有利于咨访关系。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都不能以“朋友关系”的名义进行往来,这是心理咨询的关系限制。亲密关系和咨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亲密关系有它自己的规律。在互联网上有人也提出了亲密关系的沟通原则:亲密关系当中不要去讲道理。在相处过程当中多谈感受,少表达自己的结论。要询问对方的看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亲密关系是要我们自己去实践的。我们也可以用共情呀、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去对待亲密关系的另一半,这些没问题。但这不表示是以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而是你对亲密爱人的态度。亲密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功课。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互相满足的,而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我们可以一直走在探索并且成长的路上。对于你说:如果心理学学得一知半解,会不会是自己过于理想化的,按照条条框框生活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可以一直去探索的。我们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都可能边学习边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自然就会有答案。因为我曾也有过和你一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常会想起这是什么心理学效应呀,原理呀等等。后来,学习得更多,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真的会让生活越来越好的。在书本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并且通过实践,我们会不断地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