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付出型,喜欢给予是否会让自己失衡?平时总是喜欢无故去帮助别人什么的,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人我觉得不错,但是其他很多人就会觉得浪费我自己的时间呀,或是什么的,就是感觉会不会我并没有把自己放第一位,并没有很爱自己?就感觉我是那种付出型。以谈恋爱为例,我就喜欢给男朋友织个毛衣呀,平时就希望他过得开心我也开心。别人会觉得他不喜欢我,那我就不喜欢他了。我就是那种因为我喜欢他,即使他不喜欢我我会难受,但是我还是会喜欢他。 比如我舍友的恋爱方式,就会觉得男生要宠着我,他对我好我才跟他在一起,还有就是男生总是给她东西的。我就会想,我喜欢付出是因为我想要别人同等的付出吗?我现在没有察觉到,但是如果一直是付出型,内心会失衡吗?我觉得我也并没有压抑自己的需求,我也会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时多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幸好男朋友不是那种恃宠而骄什么的,他也关心我,我也关心他,就是有点儿好奇,老师能够帮我分析分析吗?是因为以前家里保护得很好,所以并没有那么的利己吗?导师点评:你热心助人,首先要给你点个赞!在这个世界上,的确会存在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热心助人、有着亲社会行为的人。当然,这种人只占少数。因此人们会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这种无私行为,或是冠之以“讨好型人格”,或是进行各种揣测和质疑。也许你助人的动机很纯粹,因为自己喜欢就做了。但在世俗的眼光里,人们会不自觉地给你贴上一些标签,来进行定义和评价。这并非说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或可疑的,而是大家所处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理解的方向等等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讨好型、付出型的行为,往往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赞赏等等心理因素,做出一些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甚至伤害自身利益而无条件帮助别人的事情。你说你自己喜欢付出,愿意去做这些事,说明你是主动的付出,助人这件事并没有对你自身造成困扰,也没有让你觉得有违背自己意愿,或损害自身利益,你也不会特意压抑自己的需求。相反地,你助人的行为还会带给你满足感和愉悦感,那么你助人便是一种真正无私快乐的行为。只要你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去期待对方有什么回报,不去介意对方是否会评价你什么,那么你的内心也不会因此而失衡,因为助人行为对你来说,并非是一座两头摆上了砝码进行度量比较的天秤。你说家里保护得比较好所以没有那么利己。这说明你的成长环境是充满了爱和关注,常常获得他人,主要是父母的肯定和支持,让你的内心足够丰盈,不需要通过讨好式的付出来获得接纳和肯定,或是其他想要的东西,也让你的助人行为不会带有功利性。但是从广义来看,你的助人和付出其实也带有自身的“目的性”——获得愉悦感、价值感、被需要感。这种情绪是正向积极的,能够激励我们继续去帮助他人。只要你在助人时没有感觉是一种压力和负担,没有感觉到不适或痛苦,那么你可以继续坚持助人为乐,不用介意别人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