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俩大妈互撕16年,国内打到国外:谈一谈道德洁癖
类别 婚恋情感-生活杂谈
内容 刷到一条帖子,荒诞又狗血。两个中国大妈年龄相当,素昧平生,生活毫无交集,却对骂16年,从线上打到线下,从中国打到加拿大,直到法庭会面,一方拿出杀鱼刀和锤子,当着法官的面,捅了对方十几刀……前来报道的记者都傻眼了,眼看着一地的鲜血,直言自己从业二十多年就没见过这么离大谱的事。
    
    事情还要从2005年说起。上海人沈琴琴当时正在为移民加拿大做准备,没事就逛逛一个中文移民论坛,在上面发发帖子。卢静此时已经是论坛小有名气的红人,她本是河南人,很早就到了深圳做生意,生活优渥,比沈琴琴更早一步在为移民加拿大做准备。她的帖子优越感十足,经常炫富,瞧不起穷人,扬言没钱就不要移民,不然来了以后也是给人端盘子。别人看了这样的言论最多就是心里不爽,或者嘴上怼两句就算了,那个年代的网络环境还是相对“peace and love”的。但是这些言论深深刺激到了沈琴琴的脆弱而敏感的内心,她开始揪住卢静不放,细扒她发过的每篇帖子,逐条怼回去,列文虎克式地寻找对方撒谎的证据,证明对方根本不是什么有钱人。有一天,卢静又在论坛晒了个大牌包包,沈琴琴对着屏幕把这只包放大再放大,觉得细节好像有些不对,她的兴奋程度丝毫不亚于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立马激动地发了一大篇帖子证明对方用的是个假包。论坛里很多人不爽卢静的炫富,所以帖子下面叫好声一片,这让沈琴琴飘飘然起来,仿佛找到了打假英雄的感觉。谁知道没多久,卢静这边就做出了回击,她人肉出了沈琴琴全部的信息,踢爆沈琴琴离过婚,称对方之所以要移民是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了。炫富和口嗨并不犯法,但人肉已经犯了法,沈琴琴完全可以循正当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她并没有,而是选择投入到与卢静的新一轮骂战中,跳起脚证明卢静根本没有钱,连去加拿大都是假的,这个口口声声说别人是底层人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底层人”。战火到了这一步,已经彻底升级了,两个人在论坛大战几百回合,彻底骂出了名气,被很多网友围观过,也不乏热情网友把她们调解,可惜无果。这场口水战也因为两个人各自的籍贯而被冠以“河南人与上海人之战”的称号,直到她们先后移民才告一段落。移民后的沈琴琴还没来得及投入异国他乡的新生活,就在温哥华当地的华人论坛发现了自己的“老熟人”——卢静,对方不止比她早来几个月,还跟她来到了同一座城市。沈琴琴立马就开始在卢静的帖子下面进行爆发式输出:哎呦这不是之前的骗子吗,怎么跑加拿大来骗人了?不明前因后果的人看完都懵逼了,这是什么仇什么怨?2007年,卢静在高贵林买了套小洋楼,沈琴琴故技重施在下面打假,称卢静根本买不起什么好房子。可惜这个挑衅被当时的卢静忽略,所以那两年两个人暂时相安无事,直到2009年,卢静发现了沈琴琴的挑衅,立马讽刺回去,称沈琴琴现在住的地方又小又破,和儿子离得那么近,“儿子直接在家上生理卫生课了”。同年,卢静发了一条地下室的招租贴。为了拆穿卢静有钱人的假象,沈琴琴找了个朋友佯装看房,谁知道朋友回来说,房子是真的,这让还在租房子的沈琴琴直接破了大防。两个人至此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人身攻击,而是争相把对方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曝光在网上。沈琴琴开始跟踪卢静的儿子,称她的儿子是个坏学生,再努力也考不上什么好学校。如果说最初沈琴琴“打假”卢静还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此时的“爆料”就已经纯凭一张嘴造谣了。偏偏卢静的儿子成绩优异,几个月后同时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录取,再次让沈琴琴破了防。她不愿相信事实,写哈佛邮件核实有没有应用数学这个专业,被告知该专业只有研究生,于是立马兴奋地在网上发帖揭穿:“你确定她儿子考上了应用数学系?撒谎的人死全家。你们都被那个骗子耍得团团转……这个38骗过的人,都像你们一样愚蠢,但比你们有钱。哈哈。我不是她的粉丝,我是她的死敌。无论这个女人撒什么谎,我都会全部揭露,没商量。”但是几个月后,卢静晒出了送儿子去哈佛读书的照片,谣言不攻自破。沈琴琴依旧不相信,跑去给卢静儿子就读的高中打电话求证,校方证实确实有个深圳来的孩子考上了哈佛,除了姓氏,其他信息全部对得上。这场骂战,从2005年持续到了2016年。双方你来我往刀光剑影,皆是满身伤痕,卢女士先熬不住了。她以恶意诽谤把沈女士告上法庭,沈也不甘示弱,立刻提出反诉。法官看到两人拿出的长达25页的案件材料竟然全部是对喷记录,一度无语,只好各打五十大板:判决卢赔偿沈8500加币,沈赔偿卢9000加币。至于为什么沈要多500,是因为在判决过程中沈仍然在发帖攻击卢,所以法官认定沈的诽谤侮辱行为更加严重。结果,这500加币引发了第三回合的矛盾。沈女士坚决不服,只给了250加币恶心卢女士,并拒绝删除论坛里的恶帖,两人又对喷到了2021年的这场听证会。2021年5月25日,温哥华BC省最高法院正准备开庭审理此案件。由于法庭审理的大多是民事诉讼,并没有配备金属探测门,也不需要进行安检,沈带着利器,顺利进入了32号法庭。此时,卢已经在庭内座席上等候。沈女士走进法庭,将自己的行李放好之后,回到走廊上来回踱步观察了近2分钟,确定周遭没有值班警员后,再一次走进法庭。她从包里掏出锤子,对着卢的后脑勺重重一击。紧接着,又拿出杀鱼刀,疯狂捅了数十下。一时之间,原本庄重肃穆的法庭,鲜血四溅。卢的左腕被割伤,有一道长达十厘米的血口。左胸靠近锁骨的位置被严重刺伤,全身上下布满了被锤子敲击的瘀青,以及刀刺的伤口。等警察赶到时,卢女士已经浑身是血,呼吸微弱,在医院抢救时一度生命垂危,所幸后来捡回一命。今年的6月15号,沈女士在法庭刺杀卢女士一案正式开庭。检察官认为沈试图杀害卢的意图明显,但沈的辩护律师亮出大招,说她有精神障碍,不用负刑事责任。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法官的认可,沈女士或将面临16-18年的有期徒刑。两位富婆大妈,从网络对线骂到线下对簿公堂,毫无意义地互相伤害16年,最后分别以“重刑”和“重伤”收场。荒唐,又让人唏嘘。同时这一事件也引起人们对道德洁癖的深思。洁癖,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常见,就是那种特别爱干净到有点吹毛求疵。轻度的洁癖是一种不良习惯,重度的洁癖就属于心理疾病了,是强迫症的一种。道德洁癖,则不那么容易被发现,或者准确来说不那么容易被自己发现。你以为坚持做一个好人是必须要做到的,但这有可能只是超我的要求,不是自我的状态。有点类似讨好型人格。但讨好的不是别人,而是超我。道德洁癖是一种隐形的心理情态,是自我对完美的一种内在追求。摒弃道德洁癖,即使接受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是尊重客观的一种表现。道德洁癖的常见表现就是,试图用自我的标准衡量世俗的一切行为模式,将他人的言行道德,所作所为裹挟在自我认知的框架里,稍有和自己不同,就会引发心理不适,更有不要脸的,会指责他人,对他人言语攻击。因为每个人必定存在与其,既定框架不和的地方,因此所有人在道德洁癖的人心中,都会成为攻击对象。有道德洁癖的人,他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决定每个人行为模式,为人处世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接受不了,和自己不一样的。任何事情都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任何选择都是权衡利弊后的,相对最优方案。仔细想想,就是在指责他人的同时,有道德洁癖的人,就已经犯了自己的大忌。道德洁癖的本质,就在于,对求同存异的抵触,以及冲突和意见的零容忍。那么,你有道德洁癖吗?你喜欢你现在的状态吗?欢迎点击“在线客服”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4 5: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