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交往中别人老不理解自己,我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
类别 | 生活杂谈 |
内容 |
我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感觉很苦恼。明明对别人挺好的,却得不到感恩。而且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相处起来特别别扭,甚至觉得这段交往不太合适。我知道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也不晓得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大家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更懂我,让相处变得舒服自然呢? 能感觉到你心里的委屈——明明带着善意靠近,却总像隔着一层纱,付出没被看见,想法没被接住,换谁都会觉得累。其实这种“相处别扭”的背后,往往藏着两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对“好”的定义,和对方需要的“好”可能不在一个频道;我们期待的“被理解”,又没给对方足够的“理解线索”。想要关系变舒服,或许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试着调整: 第一步:先别急着“对别人好”,先搞清楚“你在期待什么”你说“对别人挺好的,却得不到感恩”,这里的“好”可能藏着一些没说出口的期待。比如:你主动帮同事带早餐,可能期待对方说句“谢谢”,甚至下次也惦记你;你跟朋友分享想法,可能期待对方说“我懂你”,而不是敷衍回应。 这些期待本身没问题,但如果一直“藏在心里”,就会变成“隐性账单”——你默默记账,对方浑然不觉,最后你觉得“他欠我的”,对方觉得“你怎么突然不高兴了”。 下次可以试着“把期待说出来”,不用不好意思。比如帮了别人后,笑着说“今天特意绕路给你带的,下次我忙的时候,可得换你帮我呀”;跟朋友聊完想法后,直接问“我刚才说的这些,你觉得有道理吗?或者你有不同想法也可以跟我说”。 说出来的期待,才是对方能接住的信号。比起“我都对他这么好了,他应该懂”,不如“我希望他这样回应,我就会很开心”——前者是让对方猜,后者是给对方明确的“相处说明书”。 第二步:你的“好”,可能没踩中对方的“需要点”有时候我们觉得“对别人好”,其实是“用自己的方式对别人好”,但未必是对方真正需要的。比如:你觉得朋友孤单,拉着他参加热闹的聚会,可他其实就想安静待着;你觉得同事压力大,总劝他“别想太多”,可他其实需要的是“你听我吐槽一会儿”。 这种“自我感动式付出”,不仅换不来感恩,还会让对方觉得有压力——他要回应的,是你“认为的好”,而不是他“需要的好”。 下次可以试着先“停一停”:在想对别人好之前,多问一句“你现在需要吗?” 比如朋友说“最近好累”,别急着说“我带你去玩放松下”,可以先问“是想找人聊聊天,还是想一个人静静?” 比起“我觉得你需要什么”,“我尊重你需要什么”,反而更容易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第三步:“让别人懂你”的关键,不是“等他猜”,而是“给他说清楚的机会”你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可能不是对方不想懂,而是你没把“想法的线索”递给他。比如你跟伴侣说“今天上班好烦”,他可能以为你在抱怨工作,其实你是想让他抱抱你;你跟朋友说“这个计划不太好”,他可能以为你在否定他,其实你是担心他太累。 模糊的表达,就像给对方递了一把没开刃的钥匙,他怎么拧都打不开你的心门。不如试着“把感受和需求说具体”:
清晰的表达,等于帮对方“理解你”降低难度。对方不用猜你的潜台词,自然更容易接住你的想法。 第四步:接受“不是所有关系都能变舒服”,把精力留给“能同频的人”我们总希望“和所有人都处好”,但其实人与人之间是有“频率差”的:有的人天生敏感,能接住你的情绪;有的人神经大条,不是不关心,只是反应慢半拍;还有的人,可能就是和你磁场不合,再努力也处不来。 如果一段关系里,你总在委屈自己“对他好”,总在纠结“他为什么不懂我”,或许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们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这时候不必逼自己“改变关系”,而是学着“筛选关系”—— 对那些总让你觉得“别扭”的人,不用刻意疏远,但可以保持礼貌的距离,不用强求“深交”;对那些偶尔能接住你一句话、回应你一个眼神的人,多花点心思相处——舒服的关系,从来不是“让所有人懂你”,而是“找到那些愿意花力气懂你”的人。 最后想对你说:相处的舒服,从来不是“单方面做到完美”,而是“双方慢慢找到彼此的节奏”。你不用逼自己“必须被所有人理解”,也不用困在“付出就要有回报”的执念里。试着先对自己“松一点”:
当你不再把“让别人满意”当成目标,反而会发现:那些自然靠近、轻松相处的关系,其实悄悄变多了。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