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我家高二孩子讨厌老师不想上学,这到底该咋办啊?
类别 生活杂谈
内容

我家孩子上高二了,最近因为讨厌老师,说什么都不想上学,在家休息也不愿回校。我很担心,想引导他回校,却不知从何下手。奇怪的是,他虽然讨厌这个老师,该科成绩却还挺好。我实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孩子不愿回校上学的问题。有没有有经验的人,能给我出出主意,告诉我怎样才能让讨厌老师的高二孩子重返校园呀?

孩子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上学,尤其是高二这个关键阶段,确实会让家长格外焦虑。但从“讨厌老师却该科成绩不错”这个细节来看,孩子对学科本身有能力、甚至可能有潜在兴趣,抵触的核心更可能是情绪上的排斥(比如对老师的沟通方式、态度、某件具体冲突的不满),而非对学习的无力。这种情况下,强行逼迫或单纯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需要从“理解情绪→拆解矛盾→搭建台阶”三个步骤逐步引导。

第一步: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别急着“解决问题”

孩子现在的状态是“带着情绪对抗”,此时任何“你必须上学”“老师都是为你好”的道理,都会被他解读为“不理解我”,反而加固抵触心理。

  • 先共情,让他愿意开口

    蹲下来和孩子说类似的话:“妈妈/爸爸看你这几天不想去学校,肯定是心里特别不舒服吧?要是每天面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换作是我,可能也会觉得煎熬。你愿意和我说说,是老师哪件事让你这么难受吗?”

    (重点:不评判、不否定,只表达“我看到了你的痛苦,并且接纳你的情绪”。哪怕孩子说的“老师的问题”在你看来很小,也先认真听,别打断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 避免踩坑:别急于“纠正”他的看法

    很多家长忍不住说“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你应该尊重老师”,但孩子此刻需要的是“被理解”,不是“被教育”。这些话会让他觉得“你和老师是一伙的”,反而关上沟通的门。

第二步:挖透“讨厌老师”的具体原因,区分“情绪”和“事实”

“讨厌老师”是很笼统的感受,背后一定有具体的触发事件——可能是一次当众批评、老师的偏心、某句伤人的话,甚至是孩子觉得“老师针对自己”的误会。只有找到根源,才能针对性解决。

可以用“细节提问”引导孩子说出来,比如:

  • “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比如老师上课说的某句话、对你的某个要求,让你觉得不舒服?”
  • “你觉得老师是对所有人都这样,还是对你特别不一样?”
  • “如果老师做了什么,你会觉得‘没那么讨厌他’?”

从过往案例来看,高二孩子讨厌老师的常见原因有:

  • 老师的沟通方式粗暴(比如当众指责“你怎么这么笨”“心思不在学习上”);
  • 孩子觉得老师偏心(对成绩好的同学更宽容,对自己却严苛);
  • 某次冲突后没得到妥善处理(比如孩子被冤枉,老师没道歉);
  • 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孩子不合(比如孩子喜欢灵活互动,老师却死板严肃)。

找到具体原因后,才能帮孩子区分:“你讨厌的是老师的XX行为,不是这门课,更不是上学这件事”——这是后续引导他“放下情绪、回归校园”的关键。

第三步:用“最小阻力”方案,帮孩子“台阶式”回归校园

孩子抵触的是“每天面对讨厌的老师”的痛苦,而非“学习”本身。可以从“减少和老师的直接冲突”“降低校园生活的排斥感”入手,给他一个“暂时能忍受”的方案,先让他愿意回校,再慢慢化解情绪。

  • 引导孩子“聚焦目标,暂时屏蔽情绪”

    可以和他聊:“妈妈知道你看到老师就烦,但你这科成绩一直不错,说明你其实很擅长。高二的知识对高考太重要了,要是因为和老师赌气耽误了,是不是有点可惜?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暂时无视他’?比如上课只听知识点,下课尽量不接触,把他当成‘讲题的工具’,先保住成绩?”

    (用他在意的“成绩”“未来”作为切入点,比空谈“上学重要”更有效。)

  • 和孩子约定“缓冲策略”,给他控制权

    比如:“要是你暂时不想和老师说话,没问题。咱们可以试试:上课坐后排一点,不主动和老师对视;如果老师提问,简单回答就行;下课直接去走廊或操场,避开和他碰面。这样会不会舒服点?”

    让孩子觉得“我有办法应对这种不舒服”,抵触感会减轻很多。

  • 必要时“家长适度介入”,但让孩子主导

    如果冲突确实是老师的行为不当(比如言语侮辱、刻意针对),可以问孩子:“要不要妈妈和老师沟通一下?但我会先听你的,你觉得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你想让老师知道你的感受吗?”

    注意:必须先征得孩子同意,且沟通时聚焦“解决问题”(比如“孩子说上次您批评他的话让他有点难受,能不能以后换种方式沟通?”),而非指责老师,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替我告状”,反而更抵触。

最后:给孩子“试错空间”,别逼太急

如果孩子暂时还是不愿回校,别急着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可以说:“那我们先在家休息2天,这2天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比如你列一个‘回校后能让自己舒服点的小事清单’(比如带个喜欢的水杯、和好朋友坐同桌),妈妈帮你一起准备,好吗?”

高二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他知道上学的重要性,只是被情绪困住了。家长的耐心、理解和“帮他解决问题”的态度,会让他慢慢放下对抗。等他回到校园,随着时间推移、情绪淡化,再配合你持续的引导(比如聊“老师后来有没有变好一点”“其实他上次XX事做得还行”),抵触感会逐渐减轻的。

记住:比起“立刻回校”,更重要的是先帮孩子处理好情绪——情绪顺了,行为才会顺。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