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强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求于切,并音蕖。【说文】水所居也。【礼·曲礼】沟渠必步。
又水名。【前汉·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
又渠渠,勤也。【诗·秦风】夏屋渠渠。【笺】渠渠,犹勤勤也。【注】深广貌。
又大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诛其渠帅。
又乐章名。【鲁语】金奏肆夏樊遏渠。【注】纳夏一名渠。
又渐也。【淮南子·汜论训】渠幨以守。【注】渠,渐也。
又轩渠,笑貌。【后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
又俗谓他人为渠侬。
又水名。【水经注】水出郑县南巴岭,流迳宕渠县。谓之宕渠水。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谓车辋为渠。【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注】渠,车辋,言迸脚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吴语】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马融·广成颂】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别作蕖。
又姓。【史记·年表】汉渠复萦。
又【集韵】其据切,音遽。与讵同。【字林】未知词也。【史记·张仪传】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又与遽通。【史记·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又【正韵】臼许切,音巨。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