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韵】吐盍切【集韵】【韵会】托合切,并音榻。物堕声也。
又【集韵】达合切,音沓。累土也。【说文】西域浮屠也,或七级九级,至十三级而止。其五级者,俗谓之锥子。唐太宗贞观三年,长安宫城南建大慈恩寺,造甎浮图,藏释元奘所取西域佛经,名鴈塔。梵本谓之鴈塔者,昔有伽蓝,依小乘食三净食。三净食者,鴈犊鹿也。一日见鴈飞,辄曰:众僧阙供摩诃萨埵,宜知摩诃萨埵,梵言好施也。一鴈应声而堕。众曰:此鴈垂戒,宜旌彼德,因建塔瘗鴈,鴈塔之名因此。唐韦肇及第,偶题名慈恩寺鴈塔,后遂为故事。【后魏·常山义七级碑】梵言僧婆,华言鴈。梵言窣堵波,华言塔也。
又【字苑】佛堂也。【魏释老志】募建宫宇曰塔,近称刹宇谓之塔院。
又姓,见【统谱】。
又叶方伐切,音发。【苏辙·功臣寺诗】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一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