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韵】【韵会】五各切【集韵】【正韵】逆各切,并音谔。国名。【史记·殷本纪】以西伯、九侯、鄂侯为三公。
又楚地。【史记·楚世家】中子红为鄂王。【注】《九州记》曰:鄂,今武昌。【舆地记】今鄂州武昌,楚之东鄂也。
又晋邑。【左传·隐六年】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注】晋别邑。
又【玉篇】南阳有西鄂。【前汉·地理志】南阳郡西鄂县。【注】江夏有鄂,故加西。
又鄂然,外见貌。【诗·小雅】鄂不𮧵𮧵。
又鄂鄂,辨厉也。【大戴礼·立事篇】君子出言以鄂鄂。
又垠也。【扬雄·甘泉赋】纷被丽其亡鄂。
又幽州人谓额曰鄂。【释名】额,鄂也。有垠鄂也。
又与谔通。【史记·赵世家】不闻周舍之鄂鄂。【注】《韩诗外传》:周舍立门下三日夜,简子使人问之,对曰:愿为鄂鄂之臣。
又与愕通。【史记·五帝纪】象鄂不怿
又【前汉·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
又与噩通。【尔雅·释天】岁在酉曰作噩。【史记·天官书】作作鄂。
又姓。汉安平侯鄂千秋。【说文】本作鄂。俗作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