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康熙字典》 【未集中】【聿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羊至切【正韵】以智切,并音易。【广韵】习也。【左传·文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礼·檀弓】君命,大夫与士肄。【注】肄,习也。君有命,大夫则与士展习其事。
又劳也。【诗·卫风】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传】肄,劳也
又【小雅】正大夫离居,莫知我肄。
又【广韵】嫩条也。【博雅】肄,蘖也。【诗·周南】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传】肄,余也。斩而复生曰肄。【左传·襄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宗周之阙,而夏肄是屏。【注】夏肄杞也。肄,余也,是斩而复生之余也。
又水名。【山海经】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注】按即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与肆通。【礼·玉藻·肆束及带注】肆读为肄。肄,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