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
【唐韵】食尹切【集韵】【韵会】竖尹切,并犉上声。【说文】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释名】遁也。跪其后,避以隐遁也。【诗·秦风】龙盾之合。【传】盾,干也。画龙于盾,合而载之,以蔽车也。【左传·定八年】虞人以铍盾夹之。【周礼·夏官】司兵掌五盾。【注】干橹之属。【齐语】管子曰:制轻罪,赎以鞼盾一戟。【注】缀革有文,如绘也。【管子·幼官篇】兵尚胁盾。【注】署之于胁,故名。【宋史·兵农志】杨偕献所制神盾。【元史·世祖纪】马八国进铜盾。
又钩盾,宦者近署。【前汉·昭帝纪】上耕于钩盾弄田。
又官名。【唐书·百官志】钩盾署令二人,掌供薪炭,鹅鸭,蒲蔺,陂池,薮泽之物。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杓端外一星,为盾天锋。
又国名。【魏书·世祖纪】頞盾国献狮子。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详见矛字注。
又【集韵】庾准切【正韵】羽敏切,并音允。亦干也。
又中盾,太子詹事之属。【前汉·班固叙传】数遣中盾,请问近臣。【师古曰】盾,读曰允。今作中允。
又【广韵】徒损切【集韵】【韵会】杜本切【正韵】徒本切,并豚上声。人名。晋卿赵盾。 【集韵】通作楯。别作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