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康熙字典》 【戌集中】【音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于今切,音阴。【说文】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书·舜典】八音克谐。【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疏】方谓文章,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礼·曲礼】鸡曰翰音。
又姓。见【姓苑】。
又【正韵】于禁切。与荫通。【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杜预注】音,所茠荫之处。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声同,皆相假借,且释文作于鸣反,并不作去声读,正韵非。
〔【诗序】声成文,谓之音。【疏】季扎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谨照原文季扎改季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