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康熙字典》 【未集下】【色字部】
【广韵】所力切【集韵】【韵会】杀测切,并音啬。【说文】颜气也。人之忧喜,皆著于颜,故谓色为颜气。【礼·玉藻】色容庄。【汲冢周书】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后汉·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注】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书·皋陶谟】以五采彰施于五色。【注】五色,青黄赤白黑也。【左传·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欲。【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传】色,女色。【礼·坊记】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
又物景亦曰色。【庄子·盗跖篇】车马有行色。【潘岳·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岂曰无过,功亦不测。【注】载色,犹言有生气起色也。
又【公羊传·哀六年】色然而骇。【注】惊貌。
又【诗·鲁颂】载色载笑。【传】色,温润也。
又【战国策】怒于室者色于市。【注】色,作色也。
又秘色。【高斋漫录】世言秘色,磁器。钱氏有国时,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又【博雅】色,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