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康熙字典》 【亥集下】【鼻字部】
【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并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脾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閒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于汾隅。
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于炊鼻。【杜注】炊鼻,鲁地。
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于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
又【后汉·杜笃传】共川鼻饮之国。【注】相习以鼻饮也。
又反鼻,蝮蛇别名。
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李时珍曰】即豨莶。
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扬雄·反骚】或鼻祖于汾阳。〕 谨照原文汾阳改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