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韵】苦怪切,音喟。【左传·成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正义: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藨蒯之菲也。《礼·玉藻》【注】蒯席涩,便于洗足也。【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注】蒯草中为索。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蒯乡是也。
又姓。【前汉·蒯通传】蒯通,范阳人。
又蒯缑。【史记·孟尝君传注】蒯缑,把剑之物,谓以剑绳缠之。
又【韵补】苦对切,音块。引《左传》叶虽有姬姜,无弃蕉萃韵。
又【索隐·蒯成侯𫄬注】引《三苍》,音裴。
〔【左传·成八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注】毛诗疏曰,菅与蒯连,亦菅之类。〕 谨照原文八年改九年。注毛诗疏曰改正义。菅与蒯改蒯与菅。〔【注】蒯席〕 谨按此玉藻注非丧服注,注上增礼玉藻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