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
【唐韵】【正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并音警。【说文】光也。【释文】景,境也。明所照处有境限也。
又【尔雅·释诂】景,大也。【诗·小雅】以介景福。【笺】受大福也。
又【诗·小雅】景行行止。【笺】景,明也。
又【诗·小雅】景行。【朱传】大道也。
又【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
又像也,慕也,仰也。
又【诗·鄘风】景山与京。【传】景山,大山。
又山名。【诗·商颂】景员维河。【朱传】景,山名,商所都也。
又衣也。【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姆加景。【注】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为行道御尘,令衣鲜明也。景亦明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晴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又风名。【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
又姓。景差,见【史记·屈原传】。
又【广韵】【正韵】于丙切【集韵】于境切,并音影。物之阴影也。【诗·邶风】泛泛其景。【疏】泛泛然见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释文】景本或作影。【佩𧥅】形景为影,本乎稚川。
又【韵补】叶举两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乐函夏,若游形之招惠景。叶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