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居之切【正韵】坚溪切,并音姬。宿名。【诗·小雅】成是南箕。【传】南箕,箕星也。正义曰:箕,四星,二为踵,二为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狭而舌广。【韵会】箕者,万物根基,东方之宿,考星者多验于南方,故曰南箕。【尔雅·释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疏】天汉在箕斗二星之间,箕在东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须津梁以渡,故此次为析木之津。【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注】敖,调弄也。箕以簸扬调弄为象
又受物有去来。去来,客之象。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石氏星经】箕四宿,主后宫别府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为相天子后也。【书·洪范注】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春秋纬】月丽于毕,雨滂沱。月丽于箕,风扬沙。【天官书】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扬米去糠之具。
又【广韵】箕,箕帚。【礼·曲礼】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国名。【书·洪范】王访于箕子。【注】箕,国名。子爵也。
又地名。【山海经】厘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春秋·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孟子】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前汉·地理志】琅琊有箕县。【水经注】潍水出箕屋山。
又姓,晋有大夫箕郑。
又斯螽别名。【周礼·考工记疏】幽州人谓斯螽为舂箕。
又木名。【郑语】檿弧箕服。【韦注】箕,木名。服,矢房也。
又【张衡·思玄赋】属箕伯以函风兮。【注】箕伯,风师。
〔【尔雅·释天】箕斗之间,汉津也。〕 谨照原文箕斗之间上增析木之津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