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
【唐韵】直尼切【集韵】【韵会】尼切【正韵】知切,并音墀。【说文】徐行也。【广韵】久也,缓也。【诗·卫风】行道迟迟。【礼·玉藻】君子之容舒迟
又【孔子闲居】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注】缓而不迫也。
又委迟,回远貌。【诗·小雅】周道倭迟。
又【韵会】栖迟,息也。【诗·陈风】可以栖迟。
又姓。【书·盘庚】迟任有言。【注】古贤人
又尉迟,复姓。
又【广韵】【韵会】直利切【集韵】直吏切【正韵】直意切,并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
又迟明即黎明。【前汉·高帝纪】迟明,围宛城三匝。【注】迟,未也。天未明之顷也。【卫青传】迟明行二百余里。【注】迟,待也。待天欲明也。
又【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史记·春申君传】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注】迟,犹值。值,犹乃也。 【韵会】迟迟迟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