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韵】【正韵】奴各切【集韵】【韵会】匿各切,并囊入声。【说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韵】应声。【诗·鲁颂】莫敢不诺。【笺】应辞也。【礼·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注】唯速而恭,诺缓而慢
又【投壶】大师曰诺。【疏】承领之辞也。【吴志·顾雍传】顾悌每得父书,拜跪读之,每句应诺。
又【韵会】以言许人曰诺。【左传·襄十八年】献子许诺。【论语】子路无宿诺。【史记·季布传】楚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老子·道德经】轻诺必寡信。【荀子·王霸篇】刑赏己诺,信乎天下矣。【注】诺许也。己不许也。
又自辎语。【公羊传·僖元年】庆父曰:此奚斯之声也,诺己。【注】诺已,皆自辎语。
又【南史·江夏王锋传】锋五岁,齐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潘远·纪闻谈】诸侯笺奏皆批曰诺,诺字有尾若风也。
又【字汇补】诺皋,神名。【酉阳杂俎】有《诺皋记》。
又水名。【前汉·匈奴传】韩昌、张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师古注】今突厥地,诺真水也。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诺州,属静边郡,贞观五年置。
又姓,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