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并许秽切,音顪。【说文】口也。【易·说卦传】艮为黔喙之属。【礼·少仪】羞首者,进喙祭耳。【左传·昭四年】深目而豭喙。【尔雅·释畜】白马黑喙,䯄。【史记·匈奴传】跂行喙息蠕动之类。【注】以喙而息也。
又【诗·大雅】混夷駾矣,维其喙矣。【传】喙,困也。【音义】喙,许秽反,徐尺锐反。
又【晋语】却献子伤曰:余病喙。【注】喙,短气貌。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柳为鸟喙。
又草名。【尔雅·释草勃茢注】一名石芸。【疏】本草云:石芸一名顾喙。
又【本草】芡实别名雁喙。
又【战国策】人之饥,所以不食鸟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注】鸟喙,乌头别名。
又【集韵】【韵会】并充芮切,音毳
又【集韵】呼惠切,音嘒。义并同。
又【集韵】丁侯切,音斗。义同。本作噣。或作咮。详咮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