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黍字部】
【唐韵】【集韵】郎奚切【正韵】邻溪切,并音犁。【说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国名。在上党东北殷侯国。【书·西伯戡黎释文】黎,国名
又【山海经】有牛黎之国。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魏郡黎阳县。
又山名。【前汉·地理志】黎山在黎阳之南。
又水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传】合黎,水名。在流沙之东。
又玉名。【班固·西都赋】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众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孔疏】黎,众也。
又【正韵】黑也。与黧同。【书·尧典蔡传】黎,黑也。黎民,黑发之人。【释名】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与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记·高帝纪】黎明围宛城。【注】索隐曰: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
又与璃同。玻璃。【本草】作颇黎。
又与蔾同。【左传·襄二十五年】引易据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国之后。
又人名。【书·尧典乃命羲和传】重黎之后有羲氏和氏。
又【集韵】【韵会】并怜题切,音藜
又【集韵】良脂切,音梨。义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