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熙字典》 【未集中】【老字部】
【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并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
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宾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
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
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
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广韵】宋有老佐。
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
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