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康熙字典》 【未集中】【网字部】
【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朗何切,并音萝。【说文】以丝罟鸟。古者芒氏初作罗。【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诗·王风】雉离于罗。【周礼·夏官·罗氏】掌罗乌鸟。
又【类篇】帛也。【释名】罗文,疏罗也。【战国策】下宫糅罗纨,曳绮縠。
又【广雅】罗,列也。【楚辞·九歌】罗生兮堂下。【注】罗列而生。
又国名。【左传·桓十二年】罗人欲伐之。【注】罗,熊姓国,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
又水名。【史记·屈原传】遂自投汨罗。【注】汨水在罗,故曰汨罗。
又新罗,东夷国名。【唐书·东夷传】新罗,弁韩苗裔也,居汉乐浪地。
又姓。【姓氏急就篇】罗氏,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
又罗罗,兽名。【山海经】北海有兽,状如虎,名曰罗罗。【骈雅】青虎谓之罗罗。
又庵罗,果名。【本草】梨之类,色黄,如鹅梨。
又【集韵】邻知切,音离。义同。
又【集韵】郎佐切,音啰。逻或省作罗。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