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諦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諦 字形信息 字型 左言右帝 部首 言 简体字 谛 发音信息 (諦字怎么念) 拼音 dì,tí 粤语发音 dai3 注音符号 ㄉㄧˋ,ㄊㄧˊ 字典解释 (諦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諦 dì 《汉语大词典》 1.注意;细察。 2.仔细。参见“谛视”、“谛听”。 3.确凿;确实。 4.领悟。 5.佛教语。梵文Satya的意译。谓真实无谬的道理。亦泛指道理。 6.同“帝”。 諦 tí 《汉语大词典》 1.通“啼”。号哭。 康熙字典 諦《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并音帝。【说文】审也。【书·洪范·孔传】必微谛。【疏】听当别彼是非,必微妙而审谛也。【后汉·祭祀志】褅之为言谛也。谛𬤊昭穆尊卑之义 又【李云传】帝者,谛也。【注】审谛于物也。【魏志·明帝纪】君谛视之勿误也。【关尹子·九药篇】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刘勰·新论·专学篇】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 又四谛。【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释典·心经】四谛:苦集灭道。苦谓生老病死,集谓集聚骨肉财帛,灭谓坏灭,道谓修行 又二谛:世谛以世俗显缘起之事,诸法历然,劝臣子以忠孝,劝家国以和治,此依俗谛。真谛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此依真谛。 又【集韵】或作𬤊、谛,互详二字注。 又【集韵】田黎切,音题。号也。与啼、啼并同。 又通作啼。【荀子·礼论篇】哭泣谛号。【注】啼、谛通用。 说文解字注 諦 《说文解字注》 审也。 毛传曰审谛如帝。 从言。帝声。 都计切。 十六部 。 在古籍中的用法 “舎利子! 苦聖 諦 於古聖 諦 不可得,苦聖謗於集、滅、道 聖 諦 亦不可得。集聖帝於集聖 諦 不可行,集 聖 諦 於苦、滅、道聖 諦 亦不可得。滅聖帝於滅 聖 諦 不可得,滅聖 諦 於苦、集、道聖 諦 亦不可 得。道聖 諦 於道聖帝不可得,道皇 諦 於苦、集、 滅聖 諦 亦不可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九十六號,(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11頁 當知苦聖 諦 空、集聖 諦 空、滅聖 諦 空、道聖 諦 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第二分衆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三”,(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6頁 云何名 諦 施設建立?謂無量種。或立 一 諦 ,謂不虛妄義,唯有一 諦 ,無第二 故。或立二 諦 ,一世俗 諦 ,二勝義 諦 。或 立三 諦 ,一相 諦 ,二語 諦 ,三用 諦 。或立 四 諦 ,一苦 諦 ,二集 諦 ,三滅 諦 ,四道 諦 。 或立五 諦 ,一因 諦 ,二果 諦 ,三智 諦 ,四 境 諦 ,五勝 諦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 薩功德品第十八”,(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8頁 云何名 諦 施設建立?謂無量種。或立一 諦 。謂 不虛妄義,唯有一 諦 ,無第二故。或立二 諦 。一、 丗俗 諦 ,二、勝義 諦 。或立三 諦 。一、相 諦 ,二、語 諦 , 三、用 諦 。或立四 諦 。一、苦 諦 ,二、集 諦 ,三、滅 諦 ,四、 道 諦 。或立五 諦 。一、因 諦 ,二、果 諦 ,三、智 諦 ,四、境 諦 ,五、勝 諦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第四十六“夲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8頁 云何名 諦 施設建立?謂無量種。或立一 諦 。謂 不虚妄義,唯有一 諦 ,無第二故。或立二 諦 。一、 丗俗 諦 ,二、勝義 諦 。或立三 諦 。一、相 諦 ,二、語 諦 , 三、用 諦 。或立四 諦 。一、苦 諦 ,二、集 諦 ,三、滅 諦 ,四、 道 諦 。或立五 諦 。一、因 諦 ,二、果 諦 ,三、智 諦 ,四、境 諦 ,五、勝 諦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夲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唐) 玄奘 譯,思溪藏本,第9頁 說眞婆羅門,必具有三 諦 :說不殺害 一切有情,是 諦 非虛,名第一 諦 ;說諸 集法皆是滅法,是 諦 非虛,名第二 諦 ; 說我我所無處誰物,是 諦 非虛,名第 三 諦 。以諸先代婆羅門說,眞修行者 有三種 諦 ;說稟祠禮殺生爲法,是 諦 非虛,名第一 諦 ;說己所作皆得常果, 是 諦 非虛,名第二 諦 ;說己身等屬自 在天,是 諦 非虛,名第三 諦 。謂彼先代 諸婆羅門, ...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五十八“辯賢聖品第六之二”,(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11頁 苦 諦 、習 諦 ,一切。盡 諦 、道 諦 ,無 有。 《阿毗曇八犍度論》阿毘曇八犍度論卷第八“阿毘曇結使犍度十門跋渠第四”,(东晋) 僧伽提婆、竺佛念 譯,高麗藏本,第2頁 四 諦 :苦 諦 、集 諦 、滅 諦 、道 諦 。 《阿毗曇毗婆沙論》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使揵度十門品之四”,(东晋) 浮陀跋摩、道泰等 譯,高麗藏本,第11頁 論師言:“五取薀是苦 諦 , 有漏因是集 諦 ,彼擇滅是滅 諦 ,學無 學法是道 諦 。”譬喩者說:“諸名色是苦 諦 ,業煩惱是集 諦 ,業煩惱盡是滅 諦 , 奢摩他、毘鉢舍那是道 諦 。”分別論者 作如是說 ... 若有八苦相是苦,是苦 諦 ; 餘有漏法是苦,非苦 諦 。招後有愛是 集,是集 諦 ;餘愛及餘有漏因是集,非 集 諦 。招後有愛盡是滅,是滅 諦 ;餘愛 盡及餘有漏因盡是滅,非滅 諦 。學八 支聖道是道,是道 諦 ;餘學法及一切 無學法是道,非道 諦 。若作是說,諸阿 羅漢但成就苦、滅二 諦 ,不成就集、道 二 諦 。所以者何?招後有愛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七十七離“結薀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七”,(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3-4頁 四 諦 :苦 諦 、集 諦 、滅 諦 、道 諦 。 《阿毘昙毘婆沙論》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九,(东晋) 浮陀跋摩 譯、(东晋) 道泰 譯,福州藏本,第7頁 四 諦 :苦 諦 、集 諦 、滅 諦 、道 諦 。 《阿毘昙毘婆沙論》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九,(东晋) 浮陀跋摩 譯、(东晋) 道泰 譯,思溪藏本,第9頁 比丘: “我今當說 四聖 諦 , 諦 聽 諦 聽,善思念之。何等爲 四?謂苦聖 諦 、苦集聖 諦 、苦滅聖 諦 、苦 滅道迹聖 諦 。是名四聖 諦 。” 《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卷第十六“雜因誦第三品之四”,(南朝宋) 求那跋陀羅 譯,高麗藏本,第7頁 丗 尊爲諸比丘說四聖 諦 相應法,所謂苦聖 諦 、 苦集聖 諦 、苦滅聖 諦 若、滅道跡聖 諦 。 《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南朝宋) 求那跋陀羅 譯,思溪藏本,第15頁 實 諦 有實 諦 , 名稱羅剎斯, 《大寶積經》大寶積經卷第七“第二無邊莊嚴會淸淨陁羅尼品第三之二”,(唐) 菩提流志譯并 合,高麗藏本,第3頁 問若 諦 有四。何故世尊說有一 諦 。如伽他說。 一 諦 無有二衆生於此疑别說種種 諦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七十七,(唐) 玄奘 譯,思溪藏本,第9頁 比丘:“我今當說四聖 諦 。 諦 聽! 諦 聽!善思念之。何等爲四?謂苦聖 諦 、苦集聖 諦 、 苦滅聖 諦 、苦滅道跡聖 諦 ,是名四聖 諦 。” 《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卷第十六,(南朝宋) 求那跋陀羅 譯,福州藏本,第7頁 “舍利子!苦聖 諦 ,苦 聖 諦 性空,此性空中無生無苦聖 諦 ;集、滅、道 聖 諦 ,集、滅、道聖 諦 性空,此性空中無生無集、 滅、道聖 諦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苦聖 廿而 諦 不生則非苦聖 諦 ,集、滅、道聖 諦 不坐則非 集、滅、道聖 諦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十三,(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3頁 云何名 諦 施設建立?謂無量種。或立一 諦 。謂 不虛妄義,唯有一 諦 ,無第二故。或立二 諦 。一、 世俗 諦 ,二、勝義 諦 。或立三 諦 。一、相 諦 ,二、語 諦 , 三、用 諦 。或立四 諦 。一、苦 諦 ,二、集 諦 ,三、滅 諦 ,四、 道 諦 。或立五 諦 。一、因 諦 ,二、果 諦 ,三、智 諦 ,四、境 諦 ,五、勝 諦 。 《瑜伽師地論》瑜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9頁 四 諦 :苦 諦 、集 諦 、滅 諦 、道 諦 。 《阿毘昙毘婆沙論》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九,(东晋) 浮陀跋摩 譯、(东晋) 道泰 譯,普寧藏本,第9頁 比丘:“我今當說四聖 諦 。 諦 聽! 諦 聽!善思念之。何等為四?謂苦聖 諦 、苦集聖 諦 、 苦滅聖 諦 、苦滅道跡聖 諦 ,是名四聖 諦 。 《雜阿含經》成四十八,(南朝宋) 求那跋陀羅 譯,普寧藏本,第8頁 此頌意言惟有一 諦 。外道猶豫别說有多。 ... 沙問道果依一 諦 故 脇尊者曰。言一 諦 者。謂四聖 諦 各惟有一。惟 一苦 諦 無第二苦。惟一集 諦 無苐二集。惟一 滅 諦 無第二滅。惟一道 諦 無弟二道。故說一 諦 。不違說四。復次言一 諦 者。謂一滅 諦 爲欲 遮遣餘解脫故。謂 ... 惟一滅 諦 䆒竟 涅槃。復次言一 諦 者。謂一道 諦 。爲欲遮遣餘 道 諦 故。謂諸外道說多道 諦 。如執自餓爲道。 或執 ... 謂一道 諦 。即正見等八支聖道。 復次言一 諦 者。謂一滅 諦 。永捨一切生死苦 故。又一 諦 者。謂一道 諦 。能斷一切生死因故。 餘契經中說有二 諦 。一丗俗 諦 。二勝義 諦 。問 廉七 太子 廉七 太子 丗俗勝義二 諦 云何。有作是說。於四 諦 中前 二 諦 是丗俗 諦 。男女行住及瓶衣等。 ... 皆入苦集二 諦 中故。後二 諦 是 勝義 諦 。諸出世間眞實功德。皆入滅道二 諦 中故。復有說者。於四 諦 中前三 諦 是丗俗 諦 日。 苦集 諦 中有世俗事。義如前說。佛說滅 諦 如 城如宫或如彼岸。諸如是等世俗施設滅 諦 中有。是故滅 諦 亦名丗俗。惟一道 諦 是勝義 諦 。丗俗施設此中無故。或有說者。四 諦 皆是 丗俗 諦 攝。前三 諦 中有丗俗事。義如前說。道 諦 亦有諸世俗事。佛以沙門婆羅門名說道 諦 故。惟一切法空非我理是勝義 諦 。空非找 中諸丗俗事絶 ... 四 諦 皆有世俗勝義苦集中有丗俗 諦 者。義如前 說。苦 諦 中有勝義 諦 者。謂苦非常空非我理 集 諦 中有勝義 諦 者。謂因集生縁理。滅 諦 中 有丗俗 諦 者。佛說滅 諦 如園如林如彼岸等 子。 滅 諦 中有勝義 諦 者。謂滅靜妙離理。道 諦 中 有丗俗 諦 者。謂佛說道如船栰如 ... 道 諦 中有勝義 諦 者。謂 乙砌 道如行出理。由說四 諦 皆有世俗勝義 諦 故。 丗俗勝義俱攝十八 ... 虚空非 擇滅亦二 諦 攝故。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七十七,(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9-10頁 二 諦 名說亦應不開二 諦 何得言諸佛常依二 諦 說 《維摩經略疏》卷九,(唐) 釋湛然 著,元和02年刊本,第2頁 無作四 諦 之理三 諦 者無 諦 有 諦 中道第一義 諦 藏 《大明釋教彙目義門》大明釋教彙目義門卷第三十二,(明) 釋寂曉 撰,刻本,第3頁 “舎利子! 苦聖 諦 於苦聖 諦 不可得,苦聖 諦 於集、滅、道聖 諦 亦不可得。 集聖 諦 於集聖 諦 不可得,集 聖 諦 於苦、滅、道聖 諦 亦不可得。 滅聖 諦 於滅聖 諦 不可得,滅聖 諦 於苦、集、道聖 諦 亦不可得。 道聖 諦 於道聖 諦 不可得滅,聖 諦 於苦、集、滅聖 諦 亦不可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九十六“第三分善現品第三之十五”,(唐) 玄奘 詔譯,乾隆藏本,第46頁 五味敎者,乳教一麤無 諦 ,一妙無 諦 ;酪敎一麤無 諦 ,生酥三麤無 諦 ,一妙無 諦 ,熟酥二 麤無 諦 ,一妙無 諦 。 此經但一妙無 諦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籖卷第八,(隋) 智者大師 説、(隋) 灌頂 記,乾隆藏本,第93-94頁 或立七 諦 。 一、愛味 諦 ,二、過患 諦 ,三、出離 諦 ,四、法性 諦 ,五、勝解 諦 ,六、聖 諦 ,七、非聖 諦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本地分中菩薩地”,(唐) 玄奘 奉詔譯,乾隆藏本,第31頁 了知四 諦 皆如實,善知世 諦 勝義 諦 、相 諦 、差 别成立 諦 、事 諦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唐) 實叉難陀 譯、(唐) 澄觀 撰述,乾隆藏本,第39-40頁 四 諦 :苦 諦 、集 諦 、滅 諦 、道 諦 。 《阿毗曇毗婆沙論》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九“使犍度十門品第四之六”,(南北朝) 浮陀跋摩 譯、(南北朝) 道恭 譯,乾隆藏本,第29頁 比丘:“我今當說四聖 諦 。 諦 聽! 諦 聽! 善思念之。 何等爲四? 謂苦聖 諦 、苦集聖 諦 、 苦滅聖 諦 、苦滅道跡聖 諦 ,是名四聖 諦 。” 《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卷第十六,(南朝宋) 求那跋陀羅 譯,乾隆藏本,第26-27頁 苦集 諦 是有漏彼諸得亦有漏。 滅 諦 是 無漏。 彼諸得或有漏。 或無漏道 諦 是無漏。 彼諸得亦無漏。 又苦集 諦 是善不善無記彼諸得亦爾。 滅 諦 道 諦 是善。 彼諸得亦是善。 又苦集 諦 是三界繫。 彼諸得亦爾 ... 道 諦 是 不繫。 彼諸得亦不繫。 又苦集 諦 是非學非無學。 彼諸得亦爾。 滅 諦 是非學非無學。 彼諸得 ... 道 諦 是學無學。 彼諸得亦爾。 又苦集 諦 是見所斷修所斷。 彼諸得亦爾。 滅 諦 是不斷。 彼諸得或修所斷。 或 斷。 道 諦 是不斷。 彼諸得亦不斷。 又苦集 諦 是染汙不染汙。 彼諸得亦爾。 滅 諦 道 諦 是不染汙。 彼諸得亦爾。 又苦集 諦 是有異熟。 無異熟。 彼諸得亦爾。 滅 諦 是無異熟。 彼諸得或有異熟或無異熟。 道 諦 是無異熟。 彼諸得亦爾。 又苦集 諦 是苦集 諦 攝。 彼諸得亦爾。 滅 諦 是滅 諦 攝。 彼諸得是苦集道三 諦 攝道 諦 是道 諦 攝。 彼諸得亦爾。 所得四 諦 與能得得。 有如是等諸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八,(唐) 玄奘 奉詔譯,乾隆藏本,第16-18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