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淡粥 蓣 詳黃套 語何 圖廻 勒囘 縵 ...
《韻府羣玉》卷三,(元) 陰時夫 輯,刻本,第72頁
薯 蓣 甘溫理脾止瀉,益腎補 ...
《訂補明醫指掌》訂補明醫指掌卷之一“藥性歌”,(明) 皇甫中 撰註、(明) 王肯堂 訂補、(明) 邵達 参補、(明) 邵從臯 校,刻本,第34頁
從容肉作名,薯 蓣 膏成質。 家豐松葉酒, ...
《詩歸》卷一,(明) 锺惺 撰、(明) 谭元春 撰、(明) 刘斅 撰,刻本,第8-9頁
乾功用強扵署 蓣 有数,此則是其一也。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第六,(北宋) 唐慎微 撰、(北宋) 寇宗奭 衍義,萬曆九年(1581)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第67-68頁
寸加為一尺則律定矣范 蓣 是之又
《山堂肆考》徵集卷十五,(明) 彭大翼 撰,萬曆二十三年(1595)刻萬曆四十七年(1619)張幼學補修本,第13頁
齒莧、萵苣、藜芋、薯 蓣 。
出薯 蓣 子三枚,大如鷄子,云 ...
《新镌仙媛纪事》新鐫仙媛紀事第四“杜蘭香”,(明) 杨尔曾 编,万历三十年钱塘杨氏草玄居的自刻本,第23-24頁
薤、蒜、芹、茄、瓠、 蓣 、莴苣、葷薘、马齒。 ...
《靈石縣志》靈石縣志卷之二“田賦第四”,(清) 侯榮圭 纂修,康熙三十一年刻本,第10-11頁
峽石 蓣 奴,魁蹲鸱而軟滑;拷 ...
《寧海縣志》寧海縣志卷之十一“藝文志”,(清) 華大琰 纂、(清) 崔秉鏡 修,康熙十七年刻本,第3頁
葱、薤 筍、莧、茄、薯 蓣 、韭、芹 蒜、薑、萊菔 ...
《太平縣志》太平縣志卷之三“田賦志”,(清) 曹文珽 纂、(清) 林槐 纂,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第18頁
蓣 亦有 多見蘆 架起則 者莖 ...
《【乾隆】江陰縣志》【乾隆】江陰縣志卷三,(清) 蔡澍 纂修,乾隆九年(1744)刻本,第8頁
金匮薯 蓣 九 甲之治虚勞風氣 百疾 ...
《長沙藥解》卷二,(清) 黃元御 著、(清) 徐樹銘 校刊,刻本,第14頁
黄雌鷄 阿魏 肉從蓉 生薯 蓣 粳米 右以先將鷄爛煑, ...
《壽養叢書》寿亲养老书一卷,(明) 胡文煥 編,石印本,第10-11頁
闻说应一言吾料贼兵有 蓣 防急切直是难取勝吾欲 ...
《古板新造三國劉皇叔取東川全歌》卷一,(清) 佚名 撰,潮州義安路李萬利本,第17頁
著 蓣 山藥雪薯諸卽薯四月苗 ...
《鹽亭縣志》鹽亭縣志卷四,(清) 张鸐坪 编,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第15頁
苔、 紫菜、 海藻、 蘓薯 蓣 。 巢之屬。 梅、 李、杏 ...
《樂清縣志》樂清縣志卷之二,(清) 徐化民 著,康煕24年刊本,第2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