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濕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濕 字形信息 字型 左氵右㬎 部首 氵 简体字 湿 包含“濕”的字 𤒴灦 发音信息 (濕字怎么念) 拼音 shī,tà,xí 粤语发音 sap1 注音符号 ㄕ,ㄊㄚˋ,ㄒㄧˊ 字典解释 (濕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濕 shī 《汉语大词典》 1.潮。与“乾”相对。 2.沾湿。 3.犹迟缓。 4.中医术语。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湿属阴邪,流行于夏季。 5.通“𣉓”。干燥。 濕 tà 《汉语大词典》 1.同“漯”。古水名。 濕 xí 《汉语大词典》 1.通“隰”。 2.通“㙷”。低下。 濕 xiè 《汉语大词典》 1.古人名用字。 濕 chì 《汉语大词典》 1.见“湿湿”。 康熙字典 濕《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他合切【集韵】【正韵】托合切,并音沓。水名。【说文】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水经注】湿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 又【广韵】【集韵】【韵会】失入切【正韵】实执切,并音𥌁与湿同。【说文】幽湿也。或作湿。 又【集韵】叱入切,音蛰。湿湿,牛齝动耳貌。【诗·小雅】其耳湿湿。 又鄂合切,音𡀾。湿阴,汉侯国名。 又席入切,音习。与隰同。坂下湿也。或作湿。 【通雅】湿湿漯显显以形相借。【集韵】漯㶟湿三字同。水出鴈门。○按《说文》湿水,即禹贡孟子济漯之漯。盖湿乃漯本字也。后以漯为湿,又转以湿为乾湿之湿。显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说文解字注 濕 《说文解字注》 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 东郡东武阳、二志同。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东南有东武阳城是也。前志东武阳下曰。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过郡三者、东郡平原千乘也。水经曰。河水、又东北过高唐县东。注云。河水于县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于东武阳县东南、而北迳武阳新城东。又迳东武阳故城南。又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又东北迳乐平县故城东。又北迳聊城县故城西。又东北迳清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东北迳博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瑗县故城西。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东。又东北迳湿阴县故城北。又东北迳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閒。又东北为马常坑。乱河枝流而入于海。按此班、许所说故道也。河渠书。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汉书音义曰。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出贝丘者、王莽时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谓湿水故渎、今不可详。 从水。㬎声。 它合切。 七部 。按日部㬎读若吟。此湿所以在 七部 也。汉隶以湿为燥湿字。乃以漯为?湿字。累者、俗絫字。在 十六部 。于音殊远隔也。 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东济南府禹城县西南有高唐故城。左传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钦言漯水所出。郦注河水篇云。按竹书、穆天子传两言湿水。寻其沿历迳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盖津流所出。次于是閒也。玉裁按。桑举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县湿水已不可详。 在古籍中的用法 濕 然外 濕 非内 濕 無以啓之不能成疾致 濕 之由酒麵爲 《醫學綱目》卷六,(宋) 樓英 撰,明嘉靖44年曹灼邵弁刻本,第68頁 谷取研時勿使中 濕濕 即有毒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三,(宋) 唐慎微 撰,明嘉靖31年周珫李遷刻本,第28頁 攻内而為飱泄當秋也時 濕 氣大行秋傷於 濕濕 《東垣十書》卷十,(元) 李杲 編,明嘉靖8年朱寵瀼梅南書屋刻本,第8頁 風 濕 風温及 濕 温, 脉候交差要 分别。 ... 《普濟方》普濟方卷一百二十二,(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22頁 除 濕 湯 濕 。 术附湯 痛。 四獸湯 簡 ... 《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卷二十,(明) 王肯堂 撰,四庫全書本,第80頁 濕 然外 濕 非内 濕 無以啓之不能成疾致 濕 之由酒麫爲 《醫學綱目》醫學綱目卷之十,(明) 樓英 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刻本,第35頁 諸 濕濕 本土氣火𤍠能生七 濕 故夏熱則萬物 濕 潤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六,(明) 方廣 撰,明嘉靖15年姚文清陳講刻本,第86頁 竹翠 濕 ,案牘荷花香。 白鳥上 ... 《石倉歷代詩選》石倉歴代詩選卷四十,(明) 曹學佺,四庫全書本,第1頁 濕 爲痰瘧 濕 鬱為𤶓證肊 濕 執成痿 濕 為脚 《古今醫統大全》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十七,(明) 徐春甫 輯,隆慶朱希忠等刻本,第5頁 羌活勝 濕 湯, 滲 濕 湯, 一柴胡飲,新 獨活 ...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二十五“腰痛”,(明) 張介賓 撰,四庫全書本,第47頁 一氣雖亦外邪之類伯 濕 有陰陽燥亦有陰陽 濕 從陰者爲寒 濕濕 從陽者爲 濕 熟燥從暘者因於火燥 《景岳全書》卷八,(明) 張介賓 著,石印,第17頁 丗羗泫勝 濕 湯見中 濕 升陽除 濕 湯見中 濕 後爲象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明) 方廣 撰,書林楊氏刻本,第89頁 濕 有表有裏,有 濕 熱,有寒 濕 ,有風 濕 ,有 濕 痰。○𦜉 虛多中 濕 ,脉濡而浮,外症關節疼痛,四肢痿 弱,表中 濕 也,名曰 濕 痺。宜滲泄分利,五苓 ... 緩,或沉而微細,宜除 濕 湯,或白术酒。此名中 濕 。有破傷處,因澡浴, 濕 從瘡口入,其人昏迷沉重,狀類中 濕 ,名曰破 傷 濕 ,宜白术、酒。 濕 𤍠,脉濡細而數,遍身痛,脾,小水短嗇,屬 濕 𤍠, 詳上下部。或汗或滲。 寒 濕 ,脉沉遲而濡,身無𤍠 ... ,或手足腫痛者,爲寒 濕 ,宜 分滲温中。胃苓加 ... 風 濕 ,脉浮,身重,不能轉 ... 汗,或額上多汗,爲 風 濕 ,乃先傷于風,又冐風 ... 漬漬然似欲汗者,則風 濕 俱去矣。 《醫學六要》法治彚四卷,(明) 張三錫 撰,萬曆刻崇禎十七年(1644)張維藩等重修本,第46頁 非外受 濕 熱風 濕 寒 濕 則内因食積流 濕 暑月得之四肢 《諸證提綱》卷八,(明) 陳文治 撰,明萬曆40年魏惺吾刻本,第5頁 濕 縠 濕 寒所化故色靑者屬肝爲風 濕 色赤屬心爲熱 濕 色 《御纂醫宗金鑒》卷十九,(清) 吳謙 著,刻本,第35頁 芳草茸茸煖碧,烏犍 濕濕 春肥。 《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卷一百十七,(清) 張豫章等 輯,四庫全書本,第18頁 草補脾和中補脾則不生 濕 燥 濕 滲 濕 則不生疾利氣 《馮氏錦囊秘錄》卷十七,(清) 馮兆張 著,刻本,第91頁 亦有 濕 熱寒 濕 之殊其因 濕 化熱者熱在 濕 之後故用 《本草述鉤元》本草述鉤元卷十九,(清) 楊時泰 撰,刻本,第10頁 為兼佐去 濕 之品從令氣也此治 濕 盛暑 濕 傷形所以李杲曰七月問 濕 大行子能毋實 濕 助熱旺而刑 《醫宗金鑒》卷二十,(清) 吳謙 著,石印本,第18頁 蒼术乃治 濕 之要藥上下部 濕 皆可用若脾胃受 濕 沈困無力怠惰好臥宜去 濕 痰燥 濕 健脾 《馮氏錦囊秘錄》卷十七,(清) 馮兆張 著,鉛印,第8頁 列首條其餘若風 濕 風 濕 相搏寒 濕 相搏頭中寒 濕濕 温 濕 𤍠風寒 濕 雜為瘰為痙此數種皆 濕 病也 《沈氏尊生書》卷六,(清) 沈金鰲 著,石印,第21頁 述此節論風 濕 次節論寒 濕 末節論所以致風 濕 而寒 濕 亦 《陳修園醫書》卷五,(清) 陳念祖 著,刻本,第63頁 滲 濕 湯滲 濕濕 中内昏冒震豆 濕 熱熱生痰厚味醇酒生冷水冒苓香附撫砂連註 濕 中内謂 濕 從内生 《御用醫宗金鑒》卷一,(清) 吳謙 著,石印,第3頁 濕 香方 沉香 卄松香檀香 雀 ...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六,(清) 張璐 撰,刻本,第54頁 脾爲 濕 土 濕 病屬脾 必無咳𠻳肺爲燥 ... 《醫門棒喝二集》卷四,(清) 章楠 著,刻本,第7頁 論外備用方: 除 濕 湯、 神术湯、 調中益氣湯、 濕 鬱湯、 敗毒散、 參附滲 濕 湯、 胃苓湯、 活絡飲、 羗活勝 濕 湯、 腎著湯、 淸𤍠滲 濕 湯、 聖散子。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一貫集,(明) 張介賓 撰,康熙四十九年(1710)會稽魯氏刻本,第30-31頁 濕 在表必當汘解 濕 𤍠在裏必當淸熱利 濕 今以 《醫門棒喝》卷一,(清) 章楠 著,刻本,第46頁 可以引 濕 利大便可以逐 濕 吐痰涎可以袪 濕濕 而 《本草匯》卷一,(清) 郭佩蘭 撰,刻本,第30頁 濕 爲陰 地之 濕 氣感則害皮肉筋脉又曰諸 濕 腫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叅》卷九,(清) 馮兆張 撰,刻本,第17頁 命放崔 濕 。 ○平壤宣慰使仁順府 ...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三十八,(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8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