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漯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漯 字形信息 字型 左氵右累 部首 氵 发音信息 (漯字怎么念) 拼音 tà,luò,lěi 粤语发音 taap3 注音符号 ㄊㄚˋ,ㄌㄨㄛˋ,ㄌㄟˇ 字典解释 (漯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漯 luò 《汉语大词典》 1.地名用字。河南省有漯河市。 漯 tà 《汉语大词典》 1.古水名。漯水,为古黄河的支流,其道屡有变迁。 2.低湿;潮湿。 3.聚集貌。参见“滀漯”。 4.汗出貌。参见“漯漯”。 康熙字典 漯《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他合切【集韵】【韵会】【正韵】托合切,并音錔。水名。【前汉·地理志】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 又漯阴,县名,属平原郡,汉有漯阴侯。 又滀漯,水攒聚貌。【木华·海赋】𣽴𣸣沦而滀漯。 又【集韵】鲁水切,音垒。水名。出鴈门。或作灅㶟。○按《说文》本作湿,或省作湿。后以湿为乾湿之湿,而湿又转为漯字。湿字右从日下糸。 说文解字注 濕 《说文解字注》 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 东郡东武阳、二志同。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东南有东武阳城是也。前志东武阳下曰。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过郡三者、东郡平原千乘也。水经曰。河水、又东北过高唐县东。注云。河水于县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于东武阳县东南、而北迳武阳新城东。又迳东武阳故城南。又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又东北迳乐平县故城东。又北迳聊城县故城西。又东北迳清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东北迳博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瑗县故城西。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东。又东北迳湿阴县故城北。又东北迳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閒。又东北为马常坑。乱河枝流而入于海。按此班、许所说故道也。河渠书。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汉书音义曰。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出贝丘者、王莽时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谓湿水故渎、今不可详。 从水。㬎声。 它合切。 七部 。按日部㬎读若吟。此湿所以在 七部 也。汉隶以湿为燥湿字。乃以漯为?湿字。累者、俗絫字。在 十六部 。于音殊远隔也。 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东济南府禹城县西南有高唐故城。左传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钦言漯水所出。郦注河水篇云。按竹书、穆天子传两言湿水。寻其沿历迳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盖津流所出。次于是閒也。玉裁按。桑举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县湿水已不可详。 在古籍中的用法 地理風俗記曰:平原 漯 隂縣,今巨 漯 亭是也。 《水經注》水經注卷五,(北魏) 酈道元 撰,四庫全書本,第38頁 漯 水又東北逕 漯 隂縣故城北 《水經注箋》卷五,(北魏) 酈道元 注釋、(明) 朱謀㙔 箋,萬曆43年刊本,第32頁 河徙而 漯 亦不復存矣或日 漯 卽濟水泛溢湍 漯 《禹貢匯疏》禹貢匯疏卷二,(明) 茅瑞徴 著,崇禎05年刊本,第29頁 漯 議 東省靑、濟之間,水 ... 淸河,治者顧後河而先 漯 ,何也? 東省靑、濟之 ... 《章丘縣志》章丘縣志卷八“藝文志”,(清) 鍾運泰 纂修,康熙三十年刻本,第79頁 河水于縣 漯 水注之地理志曰 漯 水出東武陽今 漯 《水經注》水經注卷五,(北魏) 酈道元 著、(清) 王先謙 校,刻本,第30頁 界與 漯 水合而清河之名遂被于 漯 據水經 漯 水 《禹貢錐指》禹貢錐指卷第十五,(清) 胡渭 撰,康熙四十年(1701)漱六軒刻四十四年(1705)增補印本,第22頁 陽城西 漯 絕河東流而逕 漯 陰城東是阿陽城在 漯 陰西北 《山東考古錄》卷四,(清) 顾炎武 著,清光緒8年山東書局刻本,第4頁 厯北 漯 陰城伏琛謂之 漯 陽城地理風俗記曰 漯 陰有巨 漯 亭 《續山東考古錄》卷四,(清) 叶圭绶 著,清咸豐元年滄州葉圭綬蝸角尖廬刻本,第6頁 按 漯 川卽古 漯 之下流也河亂 漯 而 漯 亦成 《德州志》德州志卷三,(清) 張慶源 纂、(清) 王道亨 修,乾隆五十二至五十三年(1787-1788)刻本,第11頁 議亦先 漯 作 漯 議 表 貞義劉大家墓表 魏 ... 《章邱縣誌》卷十四,(清) 吴璋 著,清道光13年刻本,第95頁 漯 水自合 漯 水則高唐以南武陽以北之河皆被以 漯 名 《江北運程》卷十三,(清) 董恂 撰,刻本,第40頁 於濟迨後河決入 漯 唐宋時河行 漯 川 漯 亂於河 《河渠紀聞》卷一,(清) 康基田 撰,刻本,第36頁 東行 漯 川至長壽津始與 漯 別其津以西 漯 水之故 《四書纂言》四書纂言卷弟三十一,(清) 宋翔鳳 著,光緒八年古吳岩崿山房本,第72頁 漯 水又 東北,逕 漯 隂縣故城北。縣,故黎邑也。 漢 翼城。歴北 漯 隂城南,伏琛謂之 漯 陽城。 証。 《水經注釋》水經注釋卷五,(清) 趙一清 撰,四庫全書本,第43頁 浮于濟 漯 達于河 釋文 漯 ,天荅反。篇韻作他合反。傳曰:濟、 漯 两水名,因水入水曰達 ... 《禹貢錐指》禹貢錐指卷第三“浮于濟漯達于河”,(清) 胡渭 著,刊本,第22頁 學宮圖 漯 河圖 八景圖胡山圖 女郞 ... 《章丘縣誌》卷一,(清) 钟运泰 著,清康熙30年刻本,第19頁 自宿胥口東行 漯 川至長壽津與 漯 别行而東 《楚蒙山房集》楚蒙山房禹貢一,(清) 晏斯盛 撰,乾隆新喻晏氏刻本,第18頁 議亦先 漯 作 漯 議 申貞女傳明袁公冕 貞 ... 《章邱縣誌》卷十二,(清) 张万青 著,清乾隆21年刻本,第68頁 浮于濟 漯 ,達于河。 傳曰:濟、 漯 兩水名,因水入水曰達 ... 《禹貢錐指》卷三,(清) 胡渭 著,刊本,第22頁 濟、 漯 之 漯 ,説文本作: 《禹貢錐指》禹貢錐指卷三,(清) 胡渭 撰,四庫全書本,第32頁 河之支流 漯 者濟 漯 之 漯 詳於河渠書溝洫志 《高唐州志》高唐州志卷二,(清) 陳仉 纂、(清) 徐宗幹 修,道光十五年(1835)本,第7頁 又東北 漯 沃津, 漯 沃縣故城南。 地理風俗 ... 曰:千乗縣西北五十里 漯 沃縣故城南。地理風俗 《行水金鑑》行水金鑑巻八“河水”,(清) 傅澤洪 撰,四庫全書本,第20頁 漯 樏水之出于東武陽再出 ... 據成市後言之也 應劭云 漯 始出東武陽 《全校水經注》卷五,(清) 全祖望 撰,刻本,第32頁 過高唐縣東云 漯 水注之 漯 水亦或武水矣其 《四書翼註論文》卷十一,(清) 鄭獻甫 撰,光緒二年门人林肇元黔南节署本,第53頁 漯 水又東北逕 漯 隂縣故城北, 《水經注集釋訂訛》水經注集釋訂訛卷五“河水五漯水”,(清) 沈炳巽 撰,四庫全書本,第52頁 漯 事 又 漯 水仍以東武陽爲是蔡傳 ... 大昌之此河乃漢河元 又 漯 水仍以東武陽爲是蔡傳 ... 《禹貢匯解》卷首,(清) 洪兆雲 撰,刻本,第15頁 漯 水 出 卷六 汾水 澮水 速水 ... 《合校水經注》水經注前序,(北魏) 酈道元 著,光緒二十年本,第17頁 漯 亭不言 漯 陽縣且酈注於 漯 水厯北 漯 陰城下明 《漢書地理志校注》卷上,(清) 王紹蘭 撰,刻本,第46頁 釣于 漯 水以祭淑人是知五鹿側臨 漯 水今浮水實逕五鹿 《禹貢章句》卷一,(清) 譚澐 撰,刻本,第27頁 漯 閒象匊不圜也子戎奴兩 漯 似犬搏噬人也 《史表號名通釋》史表號名通釋卷二,(清) 呂調陽 撰,光緒十四年葉長高本,第6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