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温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温 字形信息 字型 左氵右昷 部首 氵 包含“温”的字 蕰𡀦薀𨷇 发音信息 (温字怎么念) 拼音 wēn,yùn 粤语发音 wan1 注音符号 ㄨㄣ,ㄩㄣˋ 字典解释 (温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温 wēn 《汉语大词典》 1.暖和;不冷不热。 2.使暖,稍微加热。 3.温度。 4.温和。 5.色泽柔润。 6.温习。 7.丰足;富裕。 8.中医学病名。热病的总称。 9.中医学名词。温补,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 10.古国名。 11.古水名。即今南盘江。 12.姓。汉代有温序。见《后汉书》本传。 温 yùn 《汉语大词典》 1.通“蕰”。积蓄;含蓄。 2.通“愠”。恼怒。 康熙字典 温《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乌魂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昆切,并音蕰。水名。【说文】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山海经】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别名。【易·乾凿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 又水名。【水经】温水,出牂柯夜郎县。 又泉名。【潘岳·西征赋】汤井温谷。【注】即温泉也。 又地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 又郡名。温州府,今属浙江。 又色和曰温。【论语】色思温。 又性纯粹曰温。【诗·秦风】温其如玉。 又【尔雅·释训】温温,柔也。【疏】宽缓和柔也。【诗·大雅】温温恭人。 又煖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貉之温者,不忧至寒之凄怆。 又𬊈也。【中庸】温故而知新。【注】温如𬊈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复时习之谓之温。 又风名。【礼·月令】季夏温风始至。 又姓。【广韵】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纡问切,音酝。温藉也。同蕴。【诗·小雅】饮酒温克。【笺】苞裹曰蕴,谓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 又读作盗。【史记·周本纪】周缪王得骥温骊。【索隐】温音盗,徐广曰温,一作盗。盗窃也。浅青色。 又【韵补】叶纡权切,音渊。【苏轼诗】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能贤。 〔【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 谨按太平御览引此作乾凿度。今据增凿字。 说文解字注 溫 《说文解字注》 温水。出楗为符。 句。 南入黔水。 楗依王氏宋本从木。?释曰。汉碑犍为皆作楗为。是也。符各本作涪。误。今正。地理志犍为郡符下云。温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即黚水。水经于江水曰。又东过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县今重庆府涪州治也。枳与涪陵县壤接。今涪州城东北有黔江。南自贵州合诸水入焉。亦曰乌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东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详见水道提纲。会贵州大定、贵阳、遵义、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广施南半府、四川酉阳、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诸水。实巨川也。水经注延江篇曰。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华阳记曰。枳县抂江州巴郡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皆乌江之源委也。汉志今本疑有夺字。以水经注正之。疑当云温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云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经之延江水、于江水条曰枳县西注江。于延江条曰至沅陵县入于沅。郦氏有一水枝分之说。但许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处入江。古人略之。盖其慎也。水道提纲综缉冣详。而核之古籍猝难互证。犍为符县今四川泸州合江县其地也。 从水。温声。 乌魂切。 十三部 。今以为温暖字。许意当用温为温暖。 在古籍中的用法 療肺痿欬嗽涎沫,心中 温温 ,咽燥而渇方: 《外臺秘要方》外臺秘要方卷十“肺痿方一十首”,(唐) 王燾 撰、(宋) 林億 校正、(宋) 孫兆 校正,四庫全書本,第3頁 張 温 表 曰:劉禪送臣 温 孰錦五端。 《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一十五“道”,(北宋) 李昉 著,四部叢刊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第8頁 厚朴 温 皂筴 温 麴 温 蘖 温 𭬳榔 温 腹脹滿 麝杳 温 甘草平人參㣲朙 木 温 乾薑 百合平 厚朴 菴蔄子 ...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七,(宋) 唐慎微 撰,明嘉靖31年周珫李遷刻本,第13頁 小蒜 温 木瓜 温 橘皮 温 雞舌香 温 楠材 豆𦸅 菌伹改正 香薷 麕舌 附丁趨熱小蒜 温 楠材 髙良薑 雞舌香 《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卷三,(宋) 唐慎微 撰,明萬曆28年籍山書院刻本,第102頁 與 温 散或 温 利之 温 散謂治身受寒氣於外者 ... 治 散外因心痛之類是也 温 散謂 《醫學綱目》卷九,(宋) 樓英 撰,明嘉靖44年曹灼邵弁刻本,第51頁 温 服 濤柳膏治如前 垂行在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二,(宋) 何大任 撰,明萬曆2年徐一檟刻本,第42頁 頭眩失氛 温温 欲吐 桂心八知母防風 字 ... 《新編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宋) 陳自明 撰,抄本,第43頁 辛夷, 温 。 乾蠍, 温 。 天南星, 温 。 莽草, 温 。 烏頭, 《普濟方》普濟方卷四百二十五,(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11頁 温 瘧 温 毒 風濕濕 温 中濕中暍 舌上胎 傷寒補 ... 《古今醫統大全》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十三,(明) 徐春甫 輯,隆慶朱希忠等刻本,第5頁 與 温 散或 温 利之 温 散謂治身受寒氣於外者 ... 湯治 外因心痛之類是也 温 散謂治 《醫學綱目》醫學綱目卷之十六,(明) 樓英 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刻本,第1頁 春主 温 ,屬木,身 温 當發汗。 《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卷五十,(明) 王肯堂 撰,四庫全書本,第40頁 瘁風 温 濕 温 風濕中濕 温 毒中暍瘴氣 温 瘧諸証諸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九,(明) 方廣 撰,明嘉靖15年姚文清陳講刻本,第67頁 拘時 温温 服 枯梗散治霍亂食不消 ... 《奇效良方》卷六,(明) 方賢等 撰,明刻本,第32頁 温 湯隂 温 冝除 温 湯 温 𤍠冝淸燥湯 温温 冝加味 《醫彀》亨集卷一,(明) 程武 著,萬曆43年刊本,第68頁 温 服 加味四聖散 人參黃耆 ... 《景岳全書》卷七,(明) 張介賓 著,石印,第2頁 温 之損而不 温 何能愈哉此方乃 温 補之義非 温 寒之說也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明) 方廣 撰,書林楊氏刻本,第47頁 以 温 為 温 凉之 温 謂冝 温 藥以補元氣而瀉火邪世 ...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明) 方廣 撰,書林楊氏刻修補印本,第58頁 十神湯 微 温 , 凡時氣風寒, 温 疫,𤼵熱,憎寒, 頭疼,欬𠻳無汗,當 温 散者宜此。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九“傷寒下”,(明) 張介賓 撰,四庫全書本,第3頁 温 诗載莒未畢亅中飯後 温 率 温 艮耜萹肉车曰如 《曾文正公手書日記》卷十七,(清) 曾國藩 撰,宣統元年中國圖書公司本,第52頁 一 温 瘧不止 一 温 瘧𤍠多 一 温 瘧痰甚但𤍠不寒 一瘴厲 ... 便 八白睿二匕攪去白 一 温 《新鐫海上醫宗心領全帙》卷十二,(清) 黎有卓 撰,清光緒5年至11年釋清高刻本,第26頁 温 病風 温 時行大頭 温 疫 温 瘧 温 毒陽毒陰毒熱病 《張氏醫通》傷寒緒論卷上,(清) 張璐 撰,康熙刻後印本,第1頁 後作寒其證同 温 執亦相同也〇濕 温温 復傷八見 温 《醫宗金鑒》卷二十二,(清) 吳謙 著,石印本,第21頁 吐 中 温温 欲則復不 能吐 始得之 手 ... 遲者此爲胸中作實不可 温 下 也當吐 若膈上有寒飲 ... 《陳修園醫書》卷五,(清) 陳念祖 著,刻本,第28頁 以 温 而達之 温 補之法施於此也其 温 𤍠回傷之功在烏附而補益元氣之功重參术如 温 補 《馮氏錦囊秘錄》卷八,(清) 馮兆張 著,鉛印,第19頁 豆寇味乎 温 濇無毒 温 臭人 涌菁味甘辛平無毒 ...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二十六,(清) 張璐 撰,刻本,第6頁 以為冬傷於寒至春變為 温 病 温 病未已重遇於邪變為 温 瘧風 温温 毒 温 疫病未嘗壞故以變 《沈氏尊生書》卷六,(清) 沈金鰲 著,石印,第16頁 之痰熱去故也命名 温 者乃謂 温 和之 温 非 温 涼之 温 也若謂贍家直皇寒怯而 温 之不但方中無 温 《御用醫宗金鑒》卷十六,(清) 吳謙 著,石印,第33頁 之甘 温 能和血辛 温 能散內寒苦 温 能助心散寒使氣 《本草述鉤元》本草述鉤元卷八,(清) 楊時泰 撰,刻本,第2頁 而 温 福胷左著鎗打透墮馬而亡 温 福之子侍 《平定兩金川方畧》平定兩金川方畧卷之六十三,(清) 阿桂 撰,嘉慶武英殿刻本,第12頁 寒在 中者,治宜 温 脾,寒在下者,治宜 温 腎也。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二十四心集,(明) 張介賓 撰,康熙四十九年(1710)會稽魯氏刻本,第24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