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味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味 字形信息 字型 左口右未 部首 口 包含“味”的字 𰁅菋𠽘𮋞𱔙 发音信息 (味字怎么念) 拼音 wèi,mèi 粤语发音 mei6 注音符号 ㄨㄟˋ,ㄇㄟˋ 字典解释 (味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味 wèi 《汉语大词典》 1.物质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亦指物质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 2.辨味;尝味。 3.吃;进食。 4.菜肴;食物。 5.体味;体会。 6.旨趣;意义。 7.量词。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叫一味。有时亦用于菜肴。 8.佛教语。六尘之一。参见“味尘”。 味 mèi 《汉语大词典》 1.光泽。 2.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 康熙字典 味《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 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郎𫖮传】含味经籍。 又五味,药名。【抱朴子·仙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 又【集韵】莫拜切,音𩎟。饮食之味。 又莫佩切,音妹。器光泽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注】孟康曰:味音昧。 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注】味当作沫。沫𫖃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 说文解字注 味 《说文解字注》 滋味也。 滋言多也。 从口。未声。 无沸切。 十五部 。 在古籍中的用法 五 味 子、 大棗、 桑根白皮、 ... 《外臺秘要方》外臺秘要方卷十“肺氣不足口如含霜雪方四首”,(唐) 王燾 撰、(宋) 林億 校正、(宋) 孫兆 校正,四庫全書本,第11頁 右二 味 合嚼,令 味 相得,咽之。 《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唐) 孫思邈 撰、(宋) 高保衡 校正、(宋) 林億 校正,四庫全書本,第8頁 馬芹子, 味 甘,辛温,無毒,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調 味 用之。 香 似橘皮,而無苦 味 。 《證類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𩔖備用本草卷第二十九“菜部下品總二十二種”,(北宋) 唐慎微 著,四部叢刊景上海涵芬樓藏金刊本,第14頁 右二 味 合嚼,令 味 相得,咽之。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孫眞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九“七竅病方”,(唐) 孫思邈 著、(北宋) 林億 著,正統道藏本,第7頁 味味 以 子將 號於 州 五 味 子藏闈 五 味 子 味 酸温無毒主益 心 多刀畎 ...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一百一十四,(宋) 唐慎微 撰,明嘉靖31年周珫李遷刻本,第6頁 味 子 國温無毒主益氣欬逆 ... 《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卷三十,(宋) 唐慎微 撰,明萬曆28年籍山書院刻本,第95頁 味 處, 味 處性空故, 味 處於 味 處無所有不 可得, 味 處於色、聲、香、觸、法處無所有 不可得, 味 處中色、聲、香、觸、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一“第二分無邊際品第二十三之二”,(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10頁 咸塩 味 徒困反 不利也 上 音 月日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經第五十三帙,(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1頁 唐本註云:五 味 ,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鹹 味 ,此則五 味 具也。 《圖經衍義本草》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草部上品之下”,(北宋) 寇宗奭 著、(南宋) 許洪 著,正統道藏本,第11頁 色處空;過去聲、香、 味 、觸、法處過去磬、香、 味 、 觸、法處空,未來聲、香、 味 、觸、法未來、香、 味 感、 觸、法處空,現在聲、香、 味 髑法處現在馨、香、 味 王寸、 觸、法處空。所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汲羅蜜多經卷第五十九,(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5頁 已上八 味 ,將四 味 同搗,四 味 回研令極細。 《普濟方》普濟方卷一百十三,(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8頁 六 味 丸、 加 味 八 味 丸、 四 味 肥兒丸。 大蕪荑湯 導赤散 盗汗 四 味 肥兒丸。大蕪荑湯導赤 ... 《薛氏醫案》薛氏醫案卷六十三,(明) 薛己 撰,四庫全書本,第7頁 右三 味 ,以綿果二 味 內雞子白中, 厚則洗之 ... 《重訂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一,(唐) 王燾 選、(宋) 林億 其他、(明) 陸錫明 校訂,刊本(序刊),第16頁 六 味 丸、八 味 丸。 補中益氣湯、 四物 ... 《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卷二十七,(明) 王肯堂 撰,四庫全書本,第4頁 加 味 八 味 丸 四 味 肥兒丸 大蕪荑湯 導赤散 ... 則汗𭣣也自汗属陽虚 四 味 肥兒 《保嬰撮要》卷十,(明) 薛鎧 撰,明刻本,第10頁 氣 味 主治,消痰止渴,潤心 ... 《本草綱目》石之五,(明) 李時珍 著,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第31頁 加 味 四斤丸加 味 四物湯 三目禄 易簡方金 ... 《古今醫統大全》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十八,(明) 徐春甫 輯,隆慶朱希忠等刻本,第7頁 還, 味 稔也,其 味 短。 蹶泄、苦棗也,其 味 苦。 晳、無實棗也。 蹶泄、苦棗也,其 味 苦。晳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卷二十九,(明) 李時珍 撰,四庫全書本,第34頁 六 味 丸、 八 味 丸、 天王補心丹、 益志 ...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二十九“遺精”,(明) 張介賓 撰,四庫全書本,第12頁 變 味 紫苑乃川芎之變 味 惟麴棗二 味 無川變 味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十七,(清) 張璐 撰,刻本,第50頁 五 味 鹹苦酸辛甘 五臭 腐焦羶 ...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二十九,(清) 張璐 選、(清) 席世臣 校訂,嘉慶05年掃葉山房刊本,第33頁 有三十一 味 合時或少一 味 兩 味 亦得且服之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唐) 孫思邈 著,光緒四年上海本,第21頁 色處不和合;聲、香、 味 、 觸、法處不和合即聲、香、 味 、觸、法處不相屬,聲、香、 味 、觸、法處不相屬即聲、香、 味 、觸、法處無生,聲、香、 味 、觸、法處無生即聲、香、 味 、觸、法處無滅,聲、香、 味 、觸、法處無滅即聲、香、 味 、觸、法處不和合。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一十四,(唐) 玄奘 詔譯,乾隆藏本,第8-9頁 八 味 変法六 味 凡六 味 功能 《新鐫海上醫宗心領全帙》卷二十四,(清) 黎有卓 撰,清光緒5年至11年釋清高刻本,第3頁 味 澀卽酸之變 味 也 味 勝於氣以 味 爲主 《陳修園醫書》卷十四,(清) 陳念祖 著,刻本,第29頁 前差小 味 亦少遜而不結子根氣 味 辛甘葉 味 《本草述鉤元》本草述鉤元卷十五,(清) 楊時泰 撰,刻本,第7頁 味 甘、辛,温,無毒。主 ... 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調 味 用之。香似橘皮而無苦 味 。 《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唐) 孙思邈 撰,光绪四年景元大德梅溪书院本,第13頁 八 味 八 味 異功散湯下目六 味 丸凡下 四君子八 味 聖愈湯湯下 保元湯方神保亓 異功散湯下目六 味 《張氏醫通》張氏醫通卷之十三,(清) 張璐 撰,康熙刻後印本,第57頁 熱不因食五 味 而口内溢酸 味 者乃肝熱淫脾也苦 味 者褻淫脾也甘 味 者本經熱自滛也卒 味 者肺熱滛脾也鹹 味 腎 《醫宗金鑒》卷一,(清) 吳謙 著,石印本,第24頁 栗子 味 微淡又似米麪 味 甘可食其花 味 甜其葉 味 《農政全書》農政全書卷之五十六,(明) 徐光启 撰,道光二十三年上海曙海楼本,第15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