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

 

词汇
分类 汉字 汉语字词典
释义
字形信息
字型 上八下刀
部首 八,刀
包含“分”的字
𭂭𨸣𫍛𱐓份𠖲𠚼𠬰𨚇邠岔𡇇帉扮𭃓岎𢪘𢁥𡵳𠈀𡯕汾𡧋𡛑
查看全部
发音信息 (分字怎么念)
拼音 fēn,fèn,fen,fén,bàn
粤语发音 fan1
注音符号 ㄈㄣ,ㄈㄣˋ,ㄈㄣˊ,ㄅㄢˋ
字典解释 (分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分 fēn 《汉语大词典》
1.分开;划分。
2.分解;排解。
3.分为两半;半。
4.节候名。如春分、秋分。
5.分裂。亦指破裂。
6.辨别;区别。
7.分明;清楚。
8.离开;离别。
9.分散。
10.分头;各自。
11.分给;散发。
12.分任;分派。
13.量词。计时单位:一小时的六十分之一;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重量单位:一两的百分之一;角度、弧度的单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地积单位:一亩的十分之一;利率单位:年利一分按十分之一计算。表示分数,如五分之一;评定成绩的标志,如满分、六十分;等等。
14.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
15.犹遍。
16.犹翻。
17.同“纷”。参见“分重”。
分 fèn 《汉语大词典》
1.分际;合适的界限。
2.名分;位分。
3.职分。亦指本分。
4.情分;情谊。
5.缘分;福分。
6.才分;天分。
7.地分;地域。亦指分野。
8.整体或全数中的一部分。
9.量词。
10.甘愿;满意。
11.意料;料想。
12.犹部曲,队伍。
13.通“忿”。参见“分分”。
去抖音汉语查看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
【唐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方文切,并音饙。【说文】别也。从八刀,刀以分别物也。【易·系辞】物以群分
又【增韵】裂也,判也
又【广韵】赋也,施也。【增韵】与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汉·律历志】一黍之广为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
又半也。【公羊传·庄二年】师丧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左传·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又与纷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终始也。【淮南子·缪称训】祸之生也分分。【注】犹纷纷
又【周礼·天官】以待国之匪颁。【注】匪读为分
又【唐韵】扶问切【集韵】【韵会】符问切,并汾去声。名分也。【礼·礼运】礼达而分定
又均也,分剂也。【礼·曲礼】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汉诸葛亮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又【集韵】方问切,纷去声。均也。【左传·僖元年】救患分灾
又【正韵】府吻切,音粉。【尔雅·释器】律谓之分。【注】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气
又【韵补】叶肤容切,音丰。【曹植·七启】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
又叶肤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队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灾字原刻从灾。
说文解字注
分 《说文解字注》
别也。从八刀。 会意。 刀以分别物也。 此释从刀之意也。甫文切。 十三部 。
在古籍中的用法
善勇猛! 分 別 者,謂於諸法 分 別自性,異 分 別者謂 於諸法 分 別差別,非一切法可得 分 別及異 分 別。以一切法不可 分 別、異 分 別故,若 分 別法則於諸法作異 分 別。然一切法遠離 分 別及異 分 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七“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五”,(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9頁

能如是行,則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受、 想、行、識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不住兮 廣東運使寺正曾噩捨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亦不住 分 别、無 異 分 别;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別,於聲、香、味、 觸、法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識不住兮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識亦不住 分 别、 無異 分 别。由此因縁,是諸菩薩於諸名、色不 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染、淨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諸緣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別;於諸顚 倒、見蓋、愛行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諸斷、常 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欲、色、無色界不起兮 别、無異 分 別;於有情界、法界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貪、瞋、癡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諦實、 虛妄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地、水、火、風、空、識 界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有繫、離繫不起兮 别、無異 分 别;於我、有情、命者 ... 者、見者及 彼諸想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布施、慳貪、持 ... 散亂、般若、 惡慧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別;於念住、正斷、神 ... 、力、覺支、道支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顛倒 等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靜慮、解脫、等持、 等至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苦、集、滅、道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慈、悲、喜、捨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盡智、無生智、無造作智不起 分 别、無 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地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 法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神通、智見不起兮 别、無異 分 别,於過去未來現在智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無著智見不起 分 别、無𢌿 分 别;於朙、解脫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解脫及 解脫智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佛智、力、 無畏等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相好清淨不 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佛土清淨不起 分 别、無 異 分 別;於聲聞圓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 獨覺圓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菩薩圎滿 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成政是已經第一部一百九十九,(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3-4頁

能如是行,則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受、 想、行、識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不住兮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亦不住 分 别、無 異 分 别;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別,於聲、香、味、 觸、法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識不住兮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識亦不住 分 别、 無異 分 别。由此因縁,是諸菩薩於諸名、色不 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諸染、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縁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扵諸顛 倒、見蓋、愛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斷、常 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欲、色、無色界不起紛 別、無異 分 别;於有情界、法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貪、瞋、癡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別;於諦實、 虚妄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地、水、火、風、空、識 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有繫、離繫不起公 别、無異 分 别;於我、有情、命者 ... 者、見者及 彼諸想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布施、慳貪、持 ... 散亂、般若、 惡慧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念住、正斷、神 ... 、力、覺支、道支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顛倒 等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靜慮、解脫、等持 等至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苦、集、滅、道不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慈、悲、喜、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盡智、無生智、無造作智不起 分 别、無 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地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 法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神通、智見不起公 别、無異 分 别,於過去未來現在智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無著智見不起 分 别、無巽 分 别;於明、解脫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解脫及 脫智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沸智、力 無畏等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相好清淨不 起 分 別、無異 分 别;於佛土清淨不起 分 别、無 異 分 別;於聲聞圓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 獨覺圎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菩薩圓滿 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九,(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3-4頁

加晨 分 ,為日出 分 ;減昏 分 ,為曰入 分 ;以曰出 分 减半法, 為晝 分 。

《宋史》宋史卷七十二,(元) 托克托(脫脫)等 撰、(清) 林蒲封等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22-23頁

硇砂 分 、 膩粉 分 , 水銀 分 , 囗豆 分 、 京三稜 分 、 砒霜 分 , 五靈脂 分 。

《普濟方》普濟方卷一百七十五,(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36頁

度 分 ,度 分 , 分 度 分 度 分分 度 分 皮 分 , 分 ,度八 分

《新法算書》新法算書卷三十五,(明) 徐光啟 撰,四庫全書本,第34頁

一 分 爲一 分 爲四四 分 爲八八 分 爲十六十六 分 爲

《圖書編》圖書編卷之二,(明) 章潢 編,萬曆四十一年(1613)刻本,第15頁

二月癸未朔, 改 分 樞密院為中書 分 省。

《明實錄》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九,(明) 胡廣 撰、(明) 張居正 撰、(明) 溫體仁 撰,抄本,第1頁

裁江南 分 守江鎮道、 分 巡徽 寧道、山東 分 巡驛傳道,陜西 分 守關西道、關南道 分 巡驛傳道、浙江 分 巡杭嚴道,江西 分 守湖西道、湖東道、廣東 分 守嶺西道、嶺東道羅定道 分 巡雷廉道嶺南道、廣西 分 守蒼梧道、江右道 分 巡桂平道、江右道鬱林道、四川 分 守督糧道、貴州 分 守貴東道,雲南 分 守臨元道、洱海道缺。

《清實錄》大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清) 溥儀 撰,抄本,第2頁

能如是行,則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受、想、行、識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色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聲、香、味、觸、法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眼識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耳、鼻、舌、身、意識亦不住 分 别、無異 分 别。 由此因縁,是諸菩薩於諸名、色不 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染、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縁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顛倒、見蓋、愛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斷、常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欲、色、無色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有情界、法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貪、瞋、癡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諦實、虚妄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地、水、火、風、空、識界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有繫、離繫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我、有情、命者 ... 者、見者及 彼諸想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布施、慳貪、持 ... 散亂、般若、惡慧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念住、正斷、神 ... 、力、覺支、道支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顚倒等斷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靜慮、解脫、等持、 等至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苦、集、滅、道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慈、悲、喜、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盡智、無生智、無造作智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地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 法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神通知、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過去未來現在知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無著知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明、解脫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解脫及解脫知見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諸佛智、力 無畏等,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相好清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佛土清淨,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 於聲聞圎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獨覺圎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於菩薩圎滿不起 分 别、無異 分 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九,(唐) 玄奘 詔譯,乾隆藏本,第9-13頁

春 分 十五曰二時三刻八 分

《全史日至源流》全史日至源流卷十三,(清) 方功惠 輯、(清) 許伯政 著,光緒十年巴陵方氏本,第1頁

分分 晰 無名至以馮移咨吏部 ...

《撫吳疏草》卷十五,(清) 韓世琦 撰,刻本,第89頁

井三十度二十五 分 , 鬼五度三十 分 , 栁一十六度六 分 , 星八度二十三 分 , 張一十八度四 分 , 翼一十七度, 軫一十三度三 分 。

《全史日至源流》全史日至源流卷首上,(清) 許伯政 撰,四庫全書本,第3頁

分分分 八 度 二 九, 八 七 六, 五 宫 三 分 宕口 度 五 六 七 八, 九 初 秒 分

《御製歷象考成》御製厯象考成表卷九,(清) 允祿 撰,四庫全書本,第30頁

諭旨只 分 良莠不 分 漢回但屬情有可矜卽爲 分 別辦

《欽定平定回匪方略》欽定平定陝甘新疆回匪方略卷九十五,(清) 奕訢 撰,光緒年间同文館本,第4頁

八 分 。七 分 。六 分 。五 分 。四 分 。三 分 。二 分 。八 分 。一 分 。

《皇朝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清) 高宗弘曆 敕撰,四庫全書本,第12頁

分 饗 右。尊祖敬宗,至當 ...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分饗”,(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16頁

諭:蠲免之例,著加增 分 數,以惠蒸黎。其被災十 分 者,著 免七 分 ;九 分 者,著免六 分 ;八 分 者,着免四 分 ;七 分 者, 著免二 分 ;六 分 者,著免一 分 。將此通行各省知之。 ...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五,(清) 高宗弘曆 敕撰,四庫全書本,第78-79頁

分 輯 分 校 江安糧道前蘇州府知 ...

《重濬江南水利全書》重濬江南水利全書前序,(清) 陳鑾 撰,刻本,第1頁

由水小處 分 減必致 分 掣正流黃河正流 分 減一 分

《續行水金鑑》書卷六十二,(清) 黎世序 撰,刻本,第10頁

今價三 分 則取 分 六釐二 分 則取 分 四釐 分 半則取 分 一釐 分 二釐則取一 分

《皇朝掌故彙編》內編卷二十四,(清) 張壽鏞 著、(清) 宋文蔚 編,光緒二十八年求實書社本,第29頁

免錢糧十 分 之三八 分 七 分 者免十 分 之二六 分 者免十 分 之

《高宗純皇帝聖訓》卷之一百三十九,(清) 愛新覺羅弘歷 撰,刻本,第2頁

八 分 已效者有算秖七八 分 而效過十 分 者亦有算至十 分 而效

《左文襄公奏稿》卷四十六,(清) 左宗棠 著,光緒十四年本,第46頁

廣平府屬十 分 、九 分 ,并八 分 、七 分 、六 分 不等。

《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硃批諭旨巻一百四十五,(清) 雍正十年至乾隆三年敕 編,四庫全書本,第39頁

豕 分 附山者豕水象也 分 附者子午嶺 分 水以東西也邠葢八字 分

《陝西通志》卷九十五,(清) 刘于义 著,清雍正13年刻本,第23頁

六 分 十七 分 零二 分 ; 五十三 分 ; 度三十 分 ;

《五禮通考》五禮通考卷一百九十四,(清) 秦蕙田 撰,四庫全書本,第16-17頁

言四 分 牙位元 分 笑屢 分 一內 分 狄止四 分 必比

《天文算學纂要》卷十四,(清) 陳松 撰,刻本,第26頁

分 運官一 分 半旗丁五 分 半 分 赔總漕等官

《欽定中樞政考》卷十七,(清) 明亮 纂修、(清) 納蘇泰 纂修,刻本,第15頁

求晨昏 分 以昏明 分 ,減其日出 分 ,爲晨 分 ,置日周減去晨 分 ,爲昏 分 。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一百五十七,(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6-7頁

《律呂後編》以七音立論,立宮爲主,黃鍾爲宮,則絃之宮 分 聲應黃鍾, 商 分 應太簇,角 分 應姑洗,變徵 分 應蕤賓,徴 分 應夷則,羽 分 應無射,變宮 分 應半黃鍾。 大呂爲宮,七音之 分 應陰呂亦然。以 分 言,則宮 分 應黃鍾者即黃鍾之 分 ,商 分 即太簇之 分 ,角 分 卽姑洗之 分 ,變徵 分 即蕤賓之 分 。至徵 分 應夷則者,則非夷則之 分 ,而爲林鍾之 分 。羽 分 應無射者,亦非無射之 分 ,而爲南呂之 分 。變宮 分 應半黃鍾者,非半黄鍾之 分 ,而爲應鐘之 分 。大呂爲宮,變徵 分 則爲變林鍾之 分 ,徵 分 則爲夷則之 分 ,羽 分 則為無射之 分 ,變宮 分 則爲變黃鍾之 分 。其陰陽各七均,均各 ...

《清史稿》淸史稿樂志二“絃音旋宮轉調”,(民国) 趙爾巽 撰,關外二次本,第24-25頁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9 4:49:07